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分析英汉被动句的语用特征及翻译策略(第2页)

本文共计67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译成汉语的主动句

  在很多情况下,汉语可以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这样,一些英语被动句按照汉语表达习惯常翻译成主动句。

  (1)、在将英语翻译成汉语时,主语结构不变,谓语动词用主动形式表示。

  例3:The quality of the new product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译文:新产品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2)、在译文中添加“人们”、“我们”、“大家”等主语,化被动为主动。

  例4: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ese years.

  译文: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了。

  (3)、将英语句子中的一个适当成分(如英语句子中充当状语的介词短语)或将英语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合并,译成汉语句中的主语。

  例5:Teachers are needed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译文:世界各地都需要教师。

  3.译成汉语的特殊结构

  (1)、翻译成汉语的“判断句”

  例6:This city was named after a hero.

  译文:这座城市是以一位英雄的名字命名的。

  (2)、翻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例7:Smoking is not allowed.

  译文:禁止吸烟。

  三、总结

  被动翻译的研究是翻译学中的重要课题。上述句子的翻译及应对技巧并不是绝对定论。在实际翻译工作中,只有熟悉了英汉被动结构的语用特征,在具体翻译中灵活处理、合理运用,才能真正的译出满意的译文。

拓展阅读

英汉被动句中的主语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一、语篇与被动句

  对于语篇, 可以参考胡壮麟先生给出的定义是:“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这里强调了语篇的两个要素:一是脱离了句子语法的约束;二是具备完整的语义。我们可以理解为, 无论是词汇、段落还是整篇文章, 只要在一定语境下具有完整的语义都可以定义为一个语篇。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认为“语篇是最后的仲裁, 句子是翻译操作的基本单位”。语篇是翻译效果的最终体现方式, 翻译效果的好坏是从整个语篇去感知的, 单从一个基本单位 (句子) 层面来看, 一个译句的翻译效果可能是好的, 但如果放在语篇中, 与整个语篇翻译效果不符或者有冲突, 便不可取。本文认为, 译句通顺且符合目的语读者阅读习惯只是第一步, 还要将译句与整个语篇之间建立联系。

  前人在研究被动句时, 侧重点往往放在被动句的翻译策略, 普遍选择单个被动句作为研究单位, 只停留在“翻译操作的基本单位层面”, 追求的是译句通顺或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缺少与整个被动句所在语篇之间的联系。本文认为, 尤其是在翻译涉及多个主体的语篇时, 一个语篇中的主次信息可能会影响被动句的翻译。这并不是说放弃被动句基本单位层面上的翻译操作, 而是在基本翻译单位的基础上充分与语篇联系, 使整个语篇的主要或次要信息不因被动句的不当翻译而产生任何信息错位。

  因此, 在被动句的翻译策略中, 引用的研究案例还是单个被动句。研究语篇中的被动句翻译时, 采用的研究案例都是适当篇幅的具有完整语义的段落。

二、英汉语篇差异

  (一) 主语和主题差异

  英语是主语型语言, 内容都是围绕着主语展开的, 缺少主语不能成句。逻辑特征呈直线型, 通常直截了当的表达出中心思想, 然后进一步展开叙述, 句子结构十分紧凑。

  汉语则是主题型语言, 全文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句子结构虽然松散, 但形散神不散。英语重主语, 而汉语则轻主语。我国语言学家王力认为:“因为主语并非中国语言所需求, 故凡主语显然可知的时候, 以不用为常”。因此, 汉语没有主语也能成句, 且十分常见, 由此也出现了被动句的翻译策略之一——译为无“主语”主动句。

  (二) 语义重心差异

  秦洪武、王克非指出:“英语句子是‘突显语序’, 指不依靠时序组句, 而是把陈述重要信息的部分习惯性地放在句首”[3]。而汉语相比较英语更显得含蓄, 通常把强调内容置于句末或段尾, 而在这之前的内容都是为句尾或段末的表达目的做铺垫。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还有其他方面的表现, 如整体和个体、具体和抽象等, 以上列出的两点差异是直接与语篇相关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