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

本文共计383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

  【摘要】工学结合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文章从岗位能力分析、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五方面,对此模式T.X-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进行了探究。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

  【关键词】工学结合 模式 工商企业管理应用型 人才培养

  应用性人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如美国CBE模式、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TAFE模式、英国“三明治”教育、日本“产学合作”模式等,这些先进理念和方法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此类人才的培养,更应突出其实用性特征,这就必然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职业岗位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特色,实现就业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正是培养这种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教育部

  《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文件中指出:“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贯彻产教结合的原则,要在实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相结合,要增强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由此,工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途径,是职业教育教学的生命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务运作人才。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有以下几种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一)校企合作双向互动模式校企合作是以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培养各种应用型人才。校企双向互动合作模式是学校与企业相互渗透,双方主动参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注重基于职业岗位活动的工作过程与学校学习过程的统一。该模式将高技能人才培养分为学校培养和企业培养两个部分,学生在学校完成基文章化素质、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的专业理论达到高级技能人才标准,并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学生在企业实现实践经验的积累,从认识性实习逐渐过渡到生产性顶岗实习,逐步提升动手能力,以达到相应级别的技能人才专业水平。

  (二)“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即高职三年教育中有两年理论课教学,一年综合实践教学。学生在完成正常的理论课程教学后,可自主选择实习地点和方式,或由学校安排其实习场所。

  (三)“订单式”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此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计划的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利用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互相交替学习,共同培养人才。在培养过程中,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并按照协议约定,落实学生就业。实行订单式培养,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就业岗位对接,大大缩短了上岗的适应期,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并使学生获得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立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是学校根据其培养目标,选择一种或多种工学结合模式,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融合为途径,达到培养高职人才的目的。我院选取了“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后,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借助本学院素质拓展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两大平台,以及与美的、格力等名企合作,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成既熟练岗位业务,又具团队精神和创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