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执行担保规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 次下载 3 页 4829 字【 字体:大 中 小 】
民事执行担保规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事执行担保是民事担保与民事执行程序相互融合作用的结果,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民事执行担保规制问题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民事执行担保制度是我国执行制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它根基于民事担保制度,是民事担保制度不断发展的产物。从广义的制度层面来看,民事执行担保制度应当是属于担保制度的一种,它不过是将担保运用到了执行程序中而已。但是,民事执行担保制度又具有其自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民事执行程序的角度而言其具有公法的性质,但其又借鉴了民事担保制度,故不可避免的具有私法的烙印,同时该制度涵盖了实体法和程序法。正是由于该制度的复杂性,导致了其在立法、司法等领域中诸多问题的存在,特别是该制度的运行程序不甚合理,笔者正是基于此对我国的民事执行担保制度进行探讨的。
一、民事执行担保制度之概述。
(一)民事执行担保的概念。
理论界对于民事执行担保的定义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执行担保,是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因法定事由,向人民法院以担保方式保证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并经申请人同意,而暂缓执行的一种措施。”
有学者则认为,“执行担保,是指在执行中被执行人确有暂时困难,缺乏偿付能力时,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从而暂缓执行的一种制度。”还有观点认为,“执行担保,是指在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或第三人向人民法院提供信誉或财产担保,经人民法院审查确认担保成立,经申请执行人同意,人民法院依法决定对案件暂缓执行的制度。”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在执行中,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及暂缓执行的期限。被执行人逾期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权执行被执行人的担保财产或者担保人的财产。”不难看出,上述各种对民事执行担保的定义均是基于此法条而概括出来的,且均只对暂缓执行担保进行了界定。但是,放眼于各种实务状况以及司法解释的规定,民事执行担保不单单只有暂缓执行担保,还有执行和解担保、执行救济担保等多种型态。由此可见,上述关于民事执行担保的定义都是不全面的。笔者认为,民事执行担保应如此表述:是指在民事执行程序中,执行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为维护自身实体和程序的利益,依法提供担保以改变执行程序的进程,民事执行机关决定暂缓或者继续执行的法律制度。
(二)民事执行担保的性质。
民事执行担保是民事担保与民事执行程序相互融合作用的结果,也正因于此造就了民事执行担保性质的特殊性与复合型。首先,民事执行担保中既有当事人权利的主导性又有执行机关权力的参与性。执行担保是基于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申请而启动的,同时执行担保的成立以执行当事人的合意为基础,这便体现出了当事人对执行担保程序的主导;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执行担保须经执行机关的认可决定才能发生法律效力,执行权的介入使得执行担保的性质区别于普通的民事担保。其次,通过对民事执行担保中权利与权力的分析可知,执行担保的属性并不单一,兼具了公、私两法的性质,同时在法律的适用上也横跨程序、实体两法。综上,笔者认为,民事执行担保的性质是公法参与监督下的私法行使。
二、民事执行担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不足。
纵观我国民事立法,对于民事执行担保的规定可谓是寥寥无几,在民事诉讼法中只有一个条文对此进行了规定,即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而且此条只对暂缓执行担保作了规定,从内容来看,规定的较为简单,操作性较差。尽管为了满足司法实践的需求,最高院出台了相关的司法解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但是由于这些规定分散、不成体系,且没有明确严格的程序为支撑,使得在实践中仍具相当大的操作难度。
(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暂缓执行担保的适用条件不科学。在上文中已经分析了,民事执行担保并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担保,而是将担保制度运用于执行程序中,它受到双重的法律规范调整,所以在确定执行担保的适用条件时更应该严密规范。但是,我国关于暂缓执行担保的适用条件却不甚合理。根据目前的规定,暂缓执行担保适用的前提是被执行人确有暂时困难,缺乏偿付能力,适用条件比较严格,而且有暂时困难并不等于一定缺乏偿付能力。所以,对此有必要进行更加科学明确的规定。

学校美术教育的功能现状及对策教学论文
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现状与优化策略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现状论文
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措施论文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说课探析
关于高职院校艺术考察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
浅谈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多元评议为写字课堂插上灵动的翅膀论文
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论文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探究论文
中学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效结合论文
图书馆与国民文化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论文
发表教育论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项目管理沟通的意义和方法
论文致谢的意义和作用
试论荀子发展儒学的方法和途径
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