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论文(第4页)

22 次下载 9 页 15424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鉴于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运用越来越广,要求会计人员要在实务操作中作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准确的业务分析,则必须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但要其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其加强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切实地增强对经济环境的预测能力和客户经营状况分析能力,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正确地运用谨慎性原则。

  (四)尽量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它原则的冲突。在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首先应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在不违背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应用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核算原则的运用,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合理确定其优先顺序。由于每个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时间、范围和程序也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在信息披露中充分说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范围、时间和程序,揭示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化情况,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准确地理解企业财务状况。

  (五)建立和完善市场价格机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市场价格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市场价格信息的传递,将各类商品的交易价格定期向社会发布,企业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将各种信息收集并储存起来。会计人员在对资产进行确认计价时很轻易地获得公允价值。这样不至于对公允价值的判定造成较大的偏差。

  (六)加强外部审计监督。由于会计人员在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运用中,谨慎度的把握完全凭借其个人主观判断。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有的会计人员在实务处理时过度谨慎,低估资产,高估成本、费用,企业的财务状况反映过于悲观,不利于企业的扩大在生产,使企业的错失发展良机。有的会计人员在实务处理时不太谨慎,或为了管理当局经营业绩评价的需要,高估了资产和收益,低估了成本、费用。虚增了利润,财务状况反映过于乐观,使企业盲目地扩大再生产,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要想会计人员客观地把握谨慎度,我们可以定期地聘请注册会计师对相关账务处理进行审计,加强监督,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谨慎性原则。防止滥用、曲解、不正确地使用谨慎性原则。避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由于风险造成的损失,保持企业良性发展。

  总之,由于谨慎性原则在运用时两面性,要求我们相关部门和会计人员必须充分地认识其利弊,合理正确地运用谨慎性原则,不夸大其词,或过于谨小慎微,将谨慎性原则正确地应用于实务中,充分发挥其在企业风险防范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深入其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参考资料:

  1、《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版;

  2、《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版;

  3、《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4、《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查秉柱,科技资讯;2007年第2期;

  5、《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的合理运用》,刘玉萍,消费导刊;2007年第5期;

  6、《论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赵聪,时代经贸;2006年总35期。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论文(第4页) 篇2

  谨慎性原则,是我国八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它要求企业面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时,保持谨慎态度,对企业资产和利润的核算宁低勿高。在会计实务中,一方面,谨慎性原则有着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谨慎性原则肯定了经济生活中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将风险反映于会计核算的过程之中,避免了会计信息失真。但另一方面,谨慎性原则又有其固有的局限性。谨慎性原则更多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而为人为操纵利润提供了可能。因此,多措并举进行改进,提高其可操作性,才是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关键。

  一、研究环境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

  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在经济运营中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挑战,面对的不确定因素也逐渐增多。市场经济是谨慎性原则产生的直接原因和重要推动力,谨慎性原则的产生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依赖于市场经济体制,但也正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波动性,造成了谨慎性原则的诸多局限性。例如谨慎性原则运用中的重要概念――公允价值,其取得完全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以及对市场价格的熟知程度,但是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会计人员几乎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信息。在市场经济下,如果要符合谨慎性原则的同时保证完全客观,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很难做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