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论文(第2页)
22 次下载 9 页 15424 字【 字体:大 中 小 】
新会计准则还规定,前期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如果在以后会计期间恢复的,除资产处置、出售、对外投资等情况下外,一率不得转回。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实施,保证了各项资产价值的真实性,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三)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认。
借款费用能否资本化首先要严格地界定期间界限。区分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还是借款费用非资本化期间,非资本化期间不准资本化,只能费用化。在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内,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利息才允许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否则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再次,要区分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专门借款按在资本化期间内的借款利息扣除资本化期间内未使用的专门借款的利息收益,确认为资本化利息。而一般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以在资本期间内,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资本化率确定。它不是将所发生的借款利息全部资本化,计入资产价值。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中的不得高估资产原则。避免企业高估资产少计利息费用。
(四)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即使是企业不使用、不需用和闲置的固定资产也照样计提折旧。防止企业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任意调整固定资产的类别,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来人为调节利润,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具体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和年数总和法。固定资产通过计提折旧可以将成本费用均衡地分摊到每个会计期间。而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则是两种加速折旧方法。它是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来选择的。特别是技术更新换代比较快的固定资产,它在使用的前期为企业创造了较多的经济利益,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固定资产将被技术更先进的固定资产所代替,则其为企业创造的经济利益成递减态势,所以加速折旧可以让企业在使用前期多提折旧,使用后期少提折旧,从而可以将固定资产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提前得到实现,并且加速了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
(五)或有事项的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或有事项满足负债确认条件才能确认为预计负债。具体条件如下: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其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而“很可能”指的是发生的可能性为大于50%但小于等于95%,如果小于等于50%则不能确认。而与此相对应的,如果企业清偿的该预计负债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补偿的,则补偿金额只有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才能作为资产单独确认,且确认的补偿金额不应超过所确认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基本确定”是指发生的可能性大于95%但小于100%。虽然或有事项在当期都不能100%的确定其未来是否发生,但谨慎性原则要求我们不能对潜在的负债和资产视而不见,该确认为资产或负债时就应该确认,并在报表附注中给予披露。给投资者、经营者及相关人员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对于“很可能”、“基本确定”等相关比率的确定,可以规避企业滥用或有事项任意低估资产,高估费用。
(六)关联方交易的披露。
“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的视为关联方,“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的也视为关联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内容如下:
1、企业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均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该企业之间存在直接控制关系的母公司和子公司有关的信息。具体包括:
(1)、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名称。母公司不是最终控制方的,还应当披露最终控制方名称。母公司和最终控制方均不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还应当披露母公司之上与其最相近的对外提供财务报表母公司名称。
(2)、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业务性质、注册地、注册资本及其变化。
(3)、母公司对该企业或该企业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