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高中化学说课稿(精选31篇)(第23页)

本文共计6718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2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是通过学生所归纳出金属的化学性质,总结得出金属的还原性本质,以及还原性强弱的差异。

  至此教学重点任务得以完成。而有关金属的其他知识以及学生由铝的燃烧实验现象所引发的对金属氧化膜形成速度和致密性差异的思考,将于下节课探究完成。

  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去猜想、查证,把教学延伸到课后,并辅以适量的课堂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检验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这节课的教学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我有如下教学反思:

  1.充分采用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使学生由一种旧知识同化构建出另一种新知识,可以实现化学学科知识的不断拓展;

  2.充分采用自主实验探究,可以实现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以及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不断提高;

  3.充分采用群体合作学习,可以实现学生积极地自我认同并欣赏他人的不断形成。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正是这启发了我的设计感悟,即教师巧导演,学生乐表演,教师喜赞赏,学生乐思考。我真诚地期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满心喜乐的氛围中学习,能够在探究创新中成长。

  高中化学说课稿18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高二化学的第一章第一节《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钢铁》的第一课时,它是初中化学金属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所以本节内容意在于加强对金属通识的了解,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及氧化还原理论等相关知识。

  2.能力水平:学生具备一定的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阅读有关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建构对金属的认识,感悟金属材料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金属的共性,推知金属键的存在。

  2.了解金属冶炼和使用的历史,感悟金属材料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3.了解我国的金属资源和冶炼现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感悟金属材料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教学难点:金属键为何能决定金属的共性。

  五、教法、学法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生疑

  上课伊始我利用一段视频创设情境,这段视频展示了形状记忆合金的神奇功能,激起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结合学生对金属已有的认识及教材资料库中的内容“金属之最”设立有奖竞猜,展示金属的特性及其对应的用途,接着创设一个问题情境:

  卢瑟福当年为何选择金箔做ɑ粒子散射实验?

  金箔的厚度仅为10-7m,却是由几百个金原子堆积而成的,卢瑟福选择金箔正是利用了金出色的延展性。这个问题使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提炼概括,科学定义

  金属个性有所不同,它们会不会有共性呢?引导学生回顾金属的共性,并请学生根据金属的共性进行提炼概括,尝试给金属下个定义。活动之后同学们很想知道自己下的定义是否科学?到哪里寻找最权威的金属定义呢?学生马上想到上网查阅,此时教师指出网上资源虽很丰富,但其科学性有待甄别,同时指出获得科学定义的最佳途径之一是查阅辞海。

  (3)质疑探究,追本溯源

  金属为何有共性呢?为了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两个问题作为认知铺垫。

  1.离子化合物为何具有共性?——离子键

  2.金属为何都具有导电性?——自由电子

  第一个问题能使学生意识到金属的共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第二个问题能够顺利引出构成金属的微粒,从而进一步探究微粒间的相互作用——金属键。由于金属键这个概念比较抽象,用动画演示给金属通电或加热时,金属内部自由电子的运动情况,以及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金属原子是如何移动的,通过形象的动画从微观角度解释了金属具有共性的的原因,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理解了金属的微观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