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高中化学说课稿(精选31篇)(第21页)

本文共计6718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2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8、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硫酸

  一、浓硫酸的性质

  1、溶于水放热;

  2、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3、脱水性按2:1夺取有机物中的H、o使有机物碳化;

  4、氧化性。

  高中化学说课稿16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三、预学设计

  在预习的基础上对下列问题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1)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2)预习"联想与启示",试着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那么不同的原子(如氢原子和氧原子)有什么差异呢?上述问题的答案要从原子的内部去寻找,这就涉及到又一个新的问题:微粒—原子能不能分成更小的微粒?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你的假设。

  思考 假设:我想:原子是一个实心球。原子象一个乒乓球。 原子象一个气球。原子是一个空心球。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求知欲讲述:在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人类对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1911年卢瑟福发现原子核。结合联想和启示,播放α粒子轰击金箔的动画。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

  交流讨论:大多数的α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一穿而过。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粒子存在。有极少部分粒子反弹回去,说明运动中遇到了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这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核,因为核很小,所以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去。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提问:金属是否带电? 构成金属的原子是否带电? 为什么原子不带电呢?

  思考回答 阅读:P67—P68及拓展视野 多媒体演示:原子内部结构

  交流讨论: 原子的结构结论: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利用模型学习物质结构总结:

  盘点收获回忆、总结、发言形成原子的结构练习: 看屏幕,做练习 学以致用

  五、反思

  本节内容比较抽象,为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原子的构成,我主要采用了:阅读前人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分析——提出假设——验证的方法,通过课堂的表现来看,这种方法还是可行的。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并且大多数学生能投入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设。但也看出部分学生探究意识还不够,仅停留在面上,未作深入的思考。

  高中化学说课稿17

  一、说我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像演员,而学生只是观众现象。那么,在今天的新课标下师生角色还能是这样吗?不!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做演员,教师做导演;应该让学生去表演、去体验、去收获;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该不仅仅关注的是自己如何讲好,而更应该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演好!为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两点:一是相关的教学内容,即学生要演什么;二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学生能演什么。三是具体的教法和学法,即学生该怎么演。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