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高中化学说课稿(精选31篇)(第26页)

本文共计6718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2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参考方案:

  将两个工厂做横向联合,把两个工厂的污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使会造成河水污染的Ag+、Ba2+、Fe3+、OH—分别生成AgCl、BaSO4、Fe(OH)3沉淀,待检测达标后再排放,以防污染。

  “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

  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带领蜀军平定南方之时,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智者,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之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致哑、呕吐、腹泻、最后虚脱、痉挛致死。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一般味苦),在人体误食硫酸铜后大量饮用此泉水,其中的碱不仅中和胃酸,然后又会在肠胃中与硫酸铜发生

  离子反应:Cu2++2OH—=Cu(OH)2↓

  致使原来会被人体吸收的可溶性铜盐变成不溶性的Cu(OH)2沉淀

  而被排出,因此有解毒作用。

  四、教学反思

  1、教学预案与对策:

  (1)多媒体教学无法实施;

  对策:利用课本图片和实验实施正常教学。

  (2)学生层次有差别;

  对策:低层次的学生多引导,高层次的学生加强提升空间。

  (3)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对策:自然的依据事件的大小逐级上报分级处理;人为的合理的肯定,不合理的重于引导。

  2、学生主体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

  3、教学效果的体现;

  高中化学说课稿20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章教材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的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在高中阶段学生对氧化还原的认识是一个分阶段、螺旋上升的过程:

  水平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等基本概念;能够分析哪些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说出哪些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初步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化合价与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关系。

  水平2:在Na、Al、Fe、Cl、N、S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学会研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思路方法,初步体会到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存在强弱关系,如Cl2与Fe3+的氧化性强弱等;学生初步应用电子转移守恒进行一些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如浓、稀硝酸与金属铜的反应配平;学生能够书写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水平3:在周期表周期律的学习中,学生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建立规律性认识,如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并能够从物质结构(原子结构)的角度预测分析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并对比强弱关系。

  水平4:在电化学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达到电子转移的定量水平,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在这里可以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水平5:高三复习,达到应用氧化还原反应解决分析综合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综合应用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进行定量计算、物质制备、能量转化、实验设计等综合问题,甚至还要跟其他相关的知识联系共同解决问题。

  可见本节内容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为以后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够利用化合价升降,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2 能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剂、还原剂及被氧化、被还原的概念;

  3能列举中学阶段常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4能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现象进行解释说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分析,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存在于生活中;通过知识内容类比,学会判断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2通过参与探究活动,领悟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