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的文化与情感论文(精选7篇)(第12页)
26 次下载 15 页 26082 字【 字体:大 中 小 】
浙江兰溪有一座济公纪念馆,里面有段记录济公的文字写道“济公劫富济贫,深受穷苦人民爱戴。”其旁边的英译文为“Jigong,RobinHoodinChi—narobbedtherichandhelpedthepoor。”有人认为这样的译法好,好就好在把中国的济公比作英国文学中的罗宾汉,从而易于西方读者的理解和接受。我却不以为然,济公就是济公,罗宾汉就是罗宾汉。姑且不论他们年龄国籍和肤色的差异,光就二者的形象来说,他们相差得也实在太远了。说罗宾汉同有些中国武侠小说中的侠客相似可能勉强凑合,但把喜剧形象丰满、大智若愚、于嘻笑间惩奸除霸的济公比作罗宾汉只能让了解其详的中国人哭笑不得,让不明就里的外国读者无缘了解真正的济公进而误读了中国文化。 另外,据说一次周总理陪同外国客人观看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时,见翻译作了很多说明也没能让外国客人弄明白故事的内容,便提示翻译把“梁山伯与祝英台”比作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于是外国客人马上明白了。为此,人们都称赞周总理机智过人,可我却似乎能感受到周总理机智背后的遗憾与无可奈何。为什么许多中国人了解谁是“罗米欧与朱丽叶”,而中国经典爱情故事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却不为外人所知?为什么在有现场表演帮助理解剧情的情况下,翻译还得借助外国人名作比较才能让国外友人明白?这不正说明了中国灿烂文化的不为人所知,或少为人所知吗。
中国很多的读者不仅知道夏洛克,还知道普罗米修斯;不仅知道伊甸园,而且知道诺亚方舟,这是件好事。可令人遗憾的是有人竟把“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译成Thewisdomofhtemassesexceedsthatofthewisestindividual,把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句子译得面目全非,对中国智者象征的诸葛亮竟然只字不提。好在终于有具有民族文化责任感的译者,小心翼翼的采取了直译加注的办法将其译为hTreecobblerswiththeirwitscombinedequalZhugeLiang,htemastermind.但愿终于有一天,这后面的注不加外国朋友也能领悟其中意义,就像我们一目了然meetone’SWaterlo(遭遇滑铁卢)所指为何一样。
四、中国译者的责任
其实东风就是东风,西风就是西风。译者有译者的责任,读者有读者的义务,谁都不可越俎代庖。那种咀嚼再三的译文事实上是对原文的背叛,也是对读者的不忠。译文读者的习惯当然要顾及,但不要过分,不可忘记译者对源语文化的责任。况且读者也是有知情权的。
细究起来,在汉译英或者说汉译外的译介活动中,很多中国译员之所以显得谨小慎微,在处理文化信息时归化痕迹太重,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相对于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已经向外译介的实在是太少了。当然造成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西方人不够重视东方文化的原因(不过该局面正在慢慢改观),也有中国人妄自菲薄,自己顾虑过头的原因。前者姑且不论,中国有句俗话“人先自重而后人重之”,故此,我们中国译者得承担起向外译介中国文化的责任,翻译的重点应该实现从外译中到中译外的转变。第二点原因就是语言与文化上存在及“欧洲中心主义”或“西方中心主义”思维的影响。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历史原因决定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即文化大融合的趋势也日益明显,东西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也随之成为可能。与之相应地,我们中国译者,在跨文化翻译活动中,尤其是在中译外活动中,应该从传统的思维桎梏中解放出来,大量大胆地向外输出中国文化,努力去实现中西文化的平等交流。
另外,必须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已经今非昔比,经济的腾飞,国力的强盛,必然要求中国的文化输出跟上节拍以让中国的文化也走向世界,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少一点委屈求全和缩手缩脚,多一点坦诚与率直。东风就是东风,是eastwind而非vernalwind或者其他。即便外国读者开始可能有迷惑,我们也没有必要太多的左右为难,毕竟读者也有自己的义务。这正如当我们不明白什么是vanityfair(名利场)时,也会追根究底的道理是一样的。尽可能完整地译介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译者的责任,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无容置疑。
五、结语
巴斯柰特曾提出文化翻译观,他认为翻译应该以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而不应该停留在以前的语篇上。以文化为单位,才可能在翻译过程中使源语文化在目标语文化里发挥跟在源语文化里一样的功能。如果只注重字面意义而不分析其深层含义,特别是其文化内涵,那么就可能导致文化的缺失,也就无法达到功能对等的效果。如果说巴斯奈特关注的是文化的交流翻译中重要性的话,那么我国译界的有识之士如王宁等关注的更多的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译出问题。他曾指出“西方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逐步认识到另一种文化(东方文化)的价值和精深内涵,因而弘扬东方文化并使之与西方文化得以进行平等的对话已成为翻译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义务。”应该承认我们都期望着当我们直接说出最能体现我们中国文化的“东风”“粱山伯与祝英台”“济公”“诸葛亮”等字眼时,不需要作任何解释也能同外国朋友顺畅地交流。而这需要我们译者的共同努力,更多地关注汉译外工作,更多地关注中国文化的对外译介。

谈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论文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论文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资金成本管理论文
餐饮业成本管理方法及对策论文
关于收入管理铁路运输研究的论文
浅谈“管理运营虚弱症”
(通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论文
浅析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探析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控制分析
煤矿企业工会女工工作创新发展的相关措施探讨的项目管理论文
新兴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激励的特征分析
公路监理施工现场管理试述论文
论组织学习研究的若干问题
冶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的论文
企业职工薪酬和人工成本控制策略探析论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论文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外籍教师的聘请与管理论文
实物黄金的库存管理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