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社会化语言的表现形式分析

9 次下载 3 页 4712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社会化语言的表现形式分析

  社会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以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等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社会化语言表现形式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一、语言社会学产生的理论背景及研究现状

  (一)理论背景:现代性批判背景下的社会化语言研究

  现代性批判,modernity,作为当代人文社科研究的一门显学,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哲学、社会学以及语言学立足于各自的学科,或反思现代性进程中所出现的各种自反式现象,或者反思现代性理论在研究方法上的疏漏,或者批判现代性理论在其“实体论”研究范式上的缺陷。

  马克斯·韦伯、斯宾格勒、哈贝马斯、德里达等人把现代性危机的实质是其自身的异化发展。社会的现代化以科技的告诉发展为根本特征,但原本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却将自身的界限拓展到了人文社科领域,以科学形而上学体系解释社会现象和人文精神。在这样的情形下,社会学、哲学、语言学纷纷使用了科学研究的逻辑方法,导致人文学科的发展自然科学化,而丧失了自身的学科特征。正是这样的双重后果引发了思想家们的争论,成为当代社会学和语言学共同的理论旨归。

  社会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以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等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而现代社会学则更加关注社会结构具体而微的层面,包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日常生活中的“叙事”以及社会情境中个体间的交往。哈贝马斯、利奥塔、布迪厄等社会学家认为,现代社会的重重危机主要是由于话语交际的失败,即生活世界中自由交流的话语受到宏观系统的入侵无法顺利进行,导致了“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的实现受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新异化为“主体-客体”模式。因此社会学研究应该转向作为交往中的语言,恰如维特根斯坦(1953)所言,与其将语言看作描述或表征世界的工具,毋宁说它是人之存在的一种行为方式。语言研究成为当代社会学重建的主题所在。

  (二)语言社会学研究现状

  国外学界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将语言社会学等同于社会语言学的宏观部分,坚持一种狭义的语言社会学概念。这种观点强调语言社会学是社会语言学的宏观部分,把“语言规划、语言接触、语言演化、语言政策、双语和多语交际、双语和多语教育语言规范化和非规范化”[1]等问题看做语言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将宏观意义上的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社会学这二者看成一种同意反复,代表人物为费什曼(1972)。第二,大多学者主张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社会学应该被划分为语言学理论的两个流派,就社会语言学来了说,它代表了语言学研究的微观部分,研究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语言系统自身如何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社会历史状况的变化而演进,包括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受教育的水平等等。对于语言社会学而言,它呈现出来的则是语言的宏观方面,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语言形成的现实基础、语言政策的制定、语言的价值与规范、二语问题研究以及语言中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等等。[2]代表人物为郝德森(1980)。第三,将语言研究置于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之内,对其进行学术层面的阐释。持此类观点的学者坚持语言社会学是和文化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等比肩而立的当代社会学流派,标志着社会学的当代转向。代表人物为哈贝马斯、布迪厄和福柯。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语言社会学”概念开始出现在一些期刊中,国内学界对于“语言社会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通过概念分析,将“语言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研究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并强调其独特的问题域。根据笔者所掌握的文献,目前来看最早提出此观点的是张宗超(1991),《语言社会学初探》一文立足于国外对于“语言社会学”的研究历程,概括出了关于语言社会学的四种观点:1.语言社会学不仅仅是一个流派,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着自己的独立研究对象,即“语言社会学”.2.语言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是语言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3.语言社会学从社会整体出发,将语言的性质当作社会问题来对待,是社会学中的一个分支。4.联系语言来研究社会的学科。[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