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管理中情、理、法三者的融合协调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15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人生就像个大舞台,生活中每个人都饰演着不同的角色,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如果一个人不能准确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我们就会说他“不识相”“不识相”中的相,就是一个工作生活的角色。生活中扮错了角色,可是会发生误会的,管理中扮演错角色就那很可怕了。这说明一个人所要扮演的管理角色的空间是有限的。我们不要试图去在你自己的“角色空间”之外去寻求发展,而无论在哪里有多么耀眼的“光环”。

  这就是“法”的管理的要求。要依法行政,按章办事,杜绝管理角色的错位。因为人们必须研究和了解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在长处和优势的方向上发展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从来不试图去改变自己无力改变的东西,而只试图改变那些需要改变又有能力改变的东西。如果需要,就要努力去争取、去改变我们的学历、工作能力、健康状况、生活方式。

  因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合于法的管理的基本要求。

  2、理,就是道理,只存在于一个小团体内

  事物的本质,符合事情的合理性、发展的原理,这就是道理。

  纵观历史,世界上最伟大的领袖级管理者,他的决策正确率也未必是百分百的正确,何况不了解整个大系统全盘情况的基层管理者呢?所以在单位中,没有事情是绝对正确的,也没有事情是绝对错误的,只有恰当和不恰当之分。很多决策就像“盲人摸象”,从哪一个角度来看。

  2.1、理,就是要以理服人,以礼相待

  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做群众工作凡事都离不开一个“理”字。管理者如果只讲权力不讲道理,干群关系就会淡漠,问题就会变得复杂化,矛盾也会出现,导致工作难于开展,事业难于推进。因此,做好群众工作,不能强迫命令,不能欺上瞒下,必须以理服人。

  其实,每个人在认识每一件事时,由于观察角度不同,所能见到的要素及该要素的表现方式不同,因此它所表达和坚持的自以为是的“理”的东西就不一样。正因如此,对一个单位或群体来说,才有协调沟通的问题和要求,实际上是对“理”的协调与沟通,协调沟通到是打大家取得共识和共同尊崇的议论、思想观点,包括价值观、行为规范上来,这就是人们通常认同的道理或“理”。而合于共同守则(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理念)或已取得共识合作的认识和行为,就叫做“合理”。

  2.2、把握“度”的能力

  这个“度”就是“理的管理”。“理的管理”是管理艺术性的体现,它是立足于组织成员集体的群体心理和综合感情的管理。要让全体人员感觉到“合于理的管理”,全在于作为管理者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地恰当而巧妙地讲道理,以便“求同存异”。孔夫子有句名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讲的是有所不为。如果给它加上一句“在其位谋其政”讲的又是有所为。管理者要善于抓住主要方向和关键事物,在抓住主要方向和关键事物的同时,如果能尽量地处理好非主要方向和非关键(次要)事物,那是最好的,这叫做“得体”,其时即使照顾不到非主要方向和次要矛盾,也大可不必焦虑,因为那无关大局,大局平稳了,再腾出精力来抓,也不会有重大损失。这叫做“大事有所为而小事有所不为”。这是每个管理者必须要注意到的。

  3、情,就是“归宿感”,就是对人民群众要有感情,是个性化的感觉

  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根本的政治问题。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各级领导干部,各级管理者必须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原因很简单,人是“情感的.动物”,人的情绪情感是人最核心的精神生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进行情感交流,进行思想沟通尤为重要。

  第一,于个人心理效用而实施的管理。由于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同样都是一种心理效用,所以情的管理虽然立足于人性、人情、感情,但需要从物质和精神的两个方面及其交合上做文章。

  人们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各有各自的表述,各有各自的不同角度,我们不可能一盖抹杀每个人心理需求与人性体现的满足。了解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自身需求满足的热望和重视、人们对相互之间的关系,例如和谐、尊重、公平等的敏感与看重,已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前提,成为每一个管理者必须重视的课题。比如群众对我们管理工作的投诉,总有他一定的理由,不管这个理由是对还是错。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