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论文

12 次下载 3 页 4591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论文

  一、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现状

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论文

  1.基于全面深入的行业调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各院校均在全面深入的行业调研基础上进行了人才培养需求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分析,院校间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定位基本一致。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对浙江省商业厅提供的2005—2009年连锁业发展状况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出“十二五”期间浙江省连锁企业的人才缺口,对比了开设同样专业的省内高职院校,树立了专业建设的信心,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从全国行业发展态势到区域背景、政府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确立了“连锁企业的中高级销售人员,中小型商业连锁企业门店店长,连锁企业仓储配送中心的技术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大型连锁企业中、基层管理人员”的目标就业岗位群,并进一步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2.基于工作流程及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构建课程体系。11所院校在锁定目标就业岗位后,均对企业工作流程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进行了研究,梳理出了每个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明确了每个工作任务的核心能力要求,并以此为基础,明确了学习内容,确定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下图是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课程体系构建推导流程,遵循了从工作领域、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向能力要求、课程设置的推导逻辑,基本代表了大多数院校连锁专业的工作分析成果。

  3.基于生产性实训基地及合作企业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日趋成熟。全国各地连锁企业人才需求普遍存在的缺口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提供了大量的岗位,同时,由于建设成本较低,投资回报率较高,高职院校连锁专业独资或引入企业在学院内建设“超市”等形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较为容易实现,也为连锁企业探索工学交替提供了便利。通过统计,11所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合作企业均超过五个以上,共有七所学院建成或正在建设“超市”。基于院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及合作企业,各院校积极开展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如,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基于连锁企业及beautyparty教学实体店实行“工学结合、双线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的“12211”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了学生到教学实体店实习的学时,同时根据连锁企业运营特点,在节日销售高峰期将学生派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形成忙出、闲归的动态阶段性学习过程”。

  4.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日趋获得重视。根据各个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情况简述,可以看出,除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许多学院开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坚持每学期用三天时间开展CHANCE,即Communication(沟通)、Health(健康)、Attitude(态度)、Nice(美好的)、Cooperation(合作)、Enjoymen(t享受快乐)等职业心态培养综合训练。同时,为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坚持开展MDCPC,即Music(音乐欣赏)、Dancing(舞蹈)、CalligraphyandDrawing(书法和绘画)、Photography(摄影)、Chromatology(色彩)等人文素质培养综合训练课程。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内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的11所学院有8所是在2005年之后开设这个专业的,相对于许多传统专业,专业建设年限并不算长。但由于近年国家重视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成果较为显著,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形成了连锁即零售业的误解。在进行工作分析的过程中,每个院校均取零售业为样本,大多数教材中的案例也是以零售业为背景,学院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多为超市,在造成课程开发的局限性的同时,也容易给学生形成连锁即零售业的误解。

  2.课程开发力度不足。分析各个院校的课程体系构建推导图,可以发现各个院校都存在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分析很细致,但是归纳到学习情境后,课程的开发力度减弱的问题。课程实际并未得到重新开发,而是把将原有课程分类套入不同工作情景,牵强完成所谓的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构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