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符号学理论下文本互文性探究(第3页)

本文共计52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耶稣的两个祈使句”你去照样行吧!“和”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因解释项n的不同,可以构成无数符号n.解释项n中的”你“至少可以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路加福音“中的律法师,一是文本外的话语主体,譬如:《圣经》”路加福音“的读者、基督教徒等。事实上,每一文本皆是复数的诸文本,因为正是文本的多元复杂性使得文本的阅读即使在同一文化语境中也不会等同重复。随着不同读者的变化,解释项n呈现出不同的含义,从而使得”路加福音“这一片段在互文性的无限衍义中获得了多样而丰富的意义:照顾邻舍也演变为扶危济困、喂养动物、爱护他人等一切慈善之举。”路加福音“文本意义的生成必须依赖互文性的解读:律法师、读者一、读者二……皆是这一文本的互文性主体;路加福音的叙事、耶稣讲的寓言、”申命记“的律法、《圣经》的互文本同为其无限衍义的诸多解释项。

  通过以上对”路加福音“中律法师与耶稣的一段问答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文本的意义生成和存在于其互文性的无限衍义过程之中。如此一来,文本的意义不就绵延无限、永难追寻了?理论上,当然如此,但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大部分符号由于解释过程中的实际原因---接收者的能力,解释意愿,或者简单地因为时间不够---总会停止于某些意义的积累点上,暂时不再延伸下去。在此,我们要警惕某些解构主义者通过互文性消解文本意义的虚无主义倾向。德里达就认为,文本总是在与别的文本相对立和相比较中显出意义,意义游移不定,并相互消解。文本意义的追索只不过是一种”异延“和”播撒“的过程。文本的意义虽然不是铁板钉钉,固定不变,但也不是德里达所说的那样无限”异延“,永无止境的。文本虽然首先指向语言系统和文本网系,但是,最终它毕竟还是要与现实世界发生联系。即便是语言系统的运作也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特性的制约,而且,文本还与特定历史时空中其他异质同形的活动互动关联。文本与其他社会、个体活动的各层次交错叠置、相互制约构成的复杂关系有力地制约了文本意义的无限异延。

  参考文献

  〔1〕RoccoCannizzaro,”unlimitedsemiosis“,inPaulCobley(ed.),TheRoutledgeCampaniontoSemiotics,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2010,p.350.

  〔2〕RomanJakobson,”OnLinguisticAspectsofTranslation“inKrystynaPomorskaandStephen:Rudy(eds.),Languageinliterature,CambridgeandLondon: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7,p.428-435.

  〔3〕MariaCorti,Trans.ByMargheritaBogatandAlienMandelbaum,AnIntroductiontoLiterarySemiotics,BloomingtonandLondon:IndianaUniversityPress,1978,P.42.

  〔4〕汪正龙。文学的意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69.

  〔5〕周宪。超越文学---文学的文化哲学思考[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13l-132.

  〔6〕古添洪。记号诗学[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4.60.

  〔7〕中国基督教协会。圣经”新约“[M].南京: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1996.7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