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符号学理论下文本互文性探究(第2页)

本文共计52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这样一来,符号过程,理论上不可能终结,因为解释符号的符号依然需要另一个符号来解释。赵毅衡将皮尔斯的无限衍义概括为三点:

  1.符号指向两个不同的东西,一个是对象,另一个是解释项。

  2.解释项是指涉同一对象的另一个表现形式,也就是说,解释项用另一个符号才能表达。

  3.而这个新的符号表意又会产生另一个解释项,如此绵延无穷,因此我们永远无法穷尽一个符号的意义。

  解释项是需要再次解释的,它需要延伸到另一个符号,用另一个符号来表现自己。符号的意义本身就是无限衍义的过程,没有衍义就无法探讨意义,解释意义本身就是衍义。正如皮尔斯本人所言:

  每个思想必须与其他思想说话。思想永远用对话的形式进展---自我的不同阶段之间的对话---这样,对话性本质上就是由符号组成。符号的意义必须在自我与其他符号的对话中才能实现,方可解释。符号-事件当且仅当符号被解释时才会发生,解释则发生于符号与符号使用者之间。意义是解释的结果,它涉及主体、事件、事物、时间,解释的结果不再是符号本身,不再是固定的客观事物,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无限衍义正像互文性一样,经常伴随着”迷宫“(博尔赫斯)”、百科全书“(艾柯)”、块茎传播“(德勒兹)、”万维网“等隐喻,旨在揭橥求索和传达意义的过程中,定义、解释、引述、指涉之链条的无限可能性。

  三、文本互文性意义分析

  皮尔斯的无限衍义学说清晰地勾勒出了文本互文性意义生成的轨迹,凸显了文本与其他文本、文本与规则、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无限衍义使得前一个符号的解释项成为后一个符号的再现体,如此一来,前面的符号指向后面的符号,以至无限。”习性“将这些不同的符号连接起来。习性不是简单的行为主义建构,它包括所有的规则、惯例、实践和已建立的其他连续性法则。正是这些习性建立起了从一个符号到另一个符号的有效翻译。当一个符号能够把自己翻译为另一个符号并从中得以充分发展时,这个符号才成其为符号。符号学家雅各布森认为,可翻译性是语言最主要的结构法则。他把语言的翻译概括为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三种。语内翻译是同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语际翻译是不同种语言之间的翻译,符际翻译则是用非语言符号翻译语言。

  可翻译性不仅是符号自身存在及其意义解释之必需,它也是文本互文性意义的理论根据。依据互文性理论,文本的意义不再是作者赋予之物,也不再是文本自在之物,文本意义的追寻之路实为文本与其他文本无限衍义的互文性轨迹。我们以《圣经》”路加福音“第10节中律法师与耶稣的一段问答为例,来剖析文本的互文性意义。

  我们先看《圣经》原文:

  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末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在以上引用的《圣经》原文中,律法师请求耶稣解释永生的语用意义。耶稣问律法师律法上是怎样写的,引导他援引”申命记“第6节(互文本)回答”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告诉律法师”: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这是第一个回合。接下来第二个回合中,律法师进一步追问”邻舍“的含义,耶稣答以著名的撒玛利亚人寓言(互文本),然后问律法师谁是邻舍,律法师说是”怜悯他的人“.在叙事的末了,耶稣告诉律法师”:你去照样行吧!“耶稣引导律法师援引”申命记“第6节的语句,并加上自己的解释”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譬如:爱上帝、爱邻舍)。在第二个回合中,耶稣的话”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在符号2中变成了”践行律法“,耶稣讲的撒玛利亚人寓言充当了践行律法的解释项2,由此可以衍生、发展出一系列的解释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