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院校学生文化素质的培育论文(通用10篇)(第15页)
本文共计3318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1.3 法律素养使学生知法、懂法,更好地保护自己
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越来越多地与社会经济活动联系起来。学生课余时间进行打工、实习、进修活动,跟随时代潮流开展的创业尝试已经屡见不鲜。在这些经济活动中,学生要分辨出机遇和危险,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并且保护自己,法律素养是必不可少的。
如不法“校园贷”,传销等很多违法行为都在试图侵袭校园的安宁,它们将自己包裹在糖衣之下,渗透入学生的生活学习之中,要对抗它们,学生应当有一定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其违法之处,加以识别,回避危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不要踏入不法行为的陷阱。
2 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法律素养不足的原因
高校工商管理类学生需要一定的法律素养,但从总体来看存在法律认知不足,意识淡薄,法律思维未形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与学校与学生本身都 有关系。
2.1工商管理类专业对法律课程设置不足
这种设置的不足,既体现在必修课程数目上,也体现在课时上。
作为基础课程,《法律基础》在每一个专业中都有开设,这能够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对法律的认知,但是因为课时数的限制,培养效果对专业目标来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工商管理类专业也有意识地开设了《经济法》、《税法》课程,但首先课程开设面较窄,只针对会计类部分专业;其次,学生除了这些实操性的法律知识外还需要较为系统的法律思维的培养;最后效果不显着,从学生反映来看,对法律的理解还是不足,这与课时量和课程的地位也有一定的关系。
2.2 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单一
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唯一途径只有学校的课程教育。
然而课程总学时有限,法律课程在非法专业设置较少,因此造成了学生法律思维的缺失。虽然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法律的双学位教育,但是学费成本和时间成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同时,法律素养的培养和法律知识的运用需要实践性的体验,我国目前的课堂教育正处在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改革之中,传统的课堂缺少学生的参与和深入,在培养法律素养上本身也需要课外 的补充。
2.3 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不高
课程上能够传达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自身的学习要求和积极性对于法律素养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培养对法律素养有一定要求,但是学生很多并没有重视这一点,很多学生对法律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认为违法行为离自己非常遥远,本身并没有学习法律的动力。很多参与传销的大学生在被解救后仍然执迷不悟正是学生法律学习不足的体现。
工商管理类专业因其专业特性,对法律的学习面更广,专业知识也多与法律有关,然而很多学生并没有这一认识,对本专业知识认真学习,对法律知识得过且过,不主动学习学校开设的法律通识选修课,这样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不完整的。
3 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法律素养的建议
法律素养在工商管理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却存在效果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本文提出了如下培养建议。
3.1 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对法律课程的重视
首先,在课时数量上,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可以加大法律课程的比例,甫一如学,就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素养的重要性;可以适当增加《法律基础》的课时数,将基础法律教育融入学生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重视度。
其次,在课程种类上,可以针对工商管理类不同学科开设针对性的法律课程,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险法》等,会计专业的《会计法》、《合同法》等,辅助专业学习。
最后,可以尝试开设一些实训类课程,如法律案例分析课程,模拟商务法律纠纷解决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
3.2拓宽法律学习途径
目前学生学习的途径大多来源于课程教育,课程教育科目和效果的有限性限制了学生的能力提升。学校和学院可以针对这一问题主动拓宽渠道。如定期请法律教师来开展工商管理类法律讲座;鼓励学生形成法律自主学习小组;在图书馆和阅览室增加跨专业书籍,要求学生阅读规定数目等等;定期在班级播放社会法制节目等等。让学生能够多途径,多角度的接触经济与法律。


知识运筹与工业设计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论国有保险公司战略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