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ERP整合全面预算管理研究论文

本文共计580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ERP整合全面预算管理研究论文

  一、前言

ERP整合全面预算管理研究论文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融合企业信息系统、战略方向、人性化的现代管理手段,在企业的运营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帮助企业合理运用资源、明确资金走向和企业发展趋势,还能帮助企业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战略目标和相应的机制。但是目前的传统全面预算方式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其作用不能较好地在企业实际操作中得以发挥。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功能在各领域不断拓展,ERP系统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ERP的广泛运用为全面预算管理更加高效、精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对于全面预算,国外的研究较为全面,主要经过三个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以1911年美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原理为代表的起源阶段;1930年到1970年,以维恩刘易斯提出的零基预算为开端的成熟阶段;1980年至今逐渐步入完善阶段。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我国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由于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的财政预算控制监督国内企业的经营,因此企业并没有自己相对完整、独立的预算管理体系。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企业逐渐开展定额管理,形成核算小组,开展运用责任会计、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市场预测等管理方法。90年代后,西方的预算管理方式才逐渐被引入应用,如基础预算、平衡计分卡。对于ERP的研究,国外的研究主要从效率的提高、为管理和控制带来的具体影响、知识管理及与企业的协同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如罗宾波斯顿在2001年提出ERP系统实施后能为企业带来较为明显提高的业绩效益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提牧马密在2002年指出,ERP系统的实施虽然对管理会计的改变微小,但却可为其安排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分析工作。我国学者对于ER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ERP的产生、发展、功能、管理思想的介绍及应用过程应关注的问题等,如韩冰(2015)提出实施运用ERP系统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调配合适的时间、软件、组织结构在顺利运用ERP系统中至关重要;姜阳(2013)通过对制造企业会计报表的研究,阐明了在ERP系统下整合企业的对内、对外会计报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传统全面预算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

  传统方式下编制的预算,由于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分享存在一些困难,使得在编制预算时很难对企业现有的资料进行整体融合,如以往年度和当期发生的很难及时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各部门的数据很难与其他部门相结合,这使得预算的编制缺少基础数据的支持,缺乏可操作性。而数据信息的及时性、可用性对预算管理至关重要,这也是传统模式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采用手工方式编制的全面预算

  由于信息不集成,编制者在编制预算时存取信息不够便利且获取量有限,导致编制过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结果也不够客观全面。同时,手工方式编制的预算周期相对较长,缺乏灵活性,不便于及时管理控制,这使得全面预算管理不能真正发挥其事先计划、事中控制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的初衷是对企业进行全面的管理控制,这要求各部门的数据信息的获取及传递要及时可靠,所涉及的各类项目要完整具体,这就导致了在预算的编制和实施时,企业耗时、耗力、低效,得到的结果却往往不容乐观。

  (二)采用电子表格方式编制的全面预算

  其原理主要是通过电子表格建立一个数据连接,将各个项目的相关财务数据与其相连接,运用电子表格中的公式处理功能,在已设定好运算模式的表格中,输入或改动相应数据,预算结果便会自动生成。但此类方式预算对于变换多端的市场需求及相应的企业政策缺乏变通性,对于获取所需的基础数据和数据形成后的及时共享也缺乏时效性。以此种方式编制预算时,不仅在信息的采集整理上耗时耗力,在之后的实施运用中,分析计算预算额和实际额的差异时也是一项繁琐、复杂、耗时的工作流程。而由于在采集数据时信息的不集成,电子表格分析的僵硬呆板,往往会导致预算的分析结果出现偏差,降低其可靠性、应用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阅读全文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