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校园文化遭遇吊带黑丝袜瓶颈的论文

5 次下载 4 页 5454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浅谈校园文化遭遇吊带黑丝袜瓶颈的论文

  关键词:文化模式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功能

浅谈校园文化遭遇吊带黑丝袜瓶颈的论文

  摘要:针对目前校园文化变迁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反传统行为,本文从论证当代文化模式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出发,通过界说传统文化及其功能,阐述了作为微观文化的校园文化在中国文化模式的变迁中所产生的冲突及其调整。

  3月24日石家庄市一高中运动会出现一女学生穿着吊带黑丝袜举牌亮相的场面。而在同一月间,西安交通大学六教授联名举报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李连生学术造假;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批评清华教授、著名学者汪晖的《反抗绝望》一书存在严重抄袭现象。此类违反传统文化的行为是否背离了当代中国文化模式?学校文化主体的行为方式和意向是如何形成的,可视为校园文化的映像吗?校园文化究竟在参与主体的世界观和个体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肩负着何种功能?如何看待校园文化变迁中出现的冲突呢?

  此前对于校园文化的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出发:一者从校园文化主体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如“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1]一者从管理学为切入点研究如何建设校园文化;[2]还有学者从史学的角度,运用纵向比较研究寻找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3]本文认为作为微观文化的校园文化置身于当代中国文化模式之下,所以对于文化的思考将为校园文化中的震荡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文化模式与传统文化

  本尼迪克特认为文化模式即为一定时空条件下群体对可能的行为方式和意向的选择,这种选择只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文化模式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4]那么传统文化以其稳定性首先应该为一种文化模式,可视为某一社会群体传承下来的在此前创造的文化特质和结构。既然可以传承,说明其具有旺盛生命力,尽具文化模式之功能。

  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界说不尽相同。从“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在其特定自然社会环境,尤其是特定的生产方式(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中华文明长存有其特定的经济基础——农业文明……”[5]看,传统文化是在农业文明占主导经济时期形成的中国文化;有学者以封建社会形成的文化为传统文化;[6]还有“从时间跨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文化,即中国走上现代化以前的文化。”[7]事实上中国文化模式依社会意识形态可区分为原始社会文化、奴隶社会文化、封建社会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模式,或者依时间区分为古代文化、近代文化和现代文化模式。那么传统文化即为传承至今的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体制的中国文化特质。因此,当代中国文化模式的结构和特质就应包含具有封建时期核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模式。

  当代众多学者对引文部分所提情况积虑甚深,纷纷寻求解脱之道,而传统文化即为其中之最为重要之法。“我们应当分析造成当代学校缺失良好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从而明确改进的方向,使学校成为有效普及传统文化的主体。”[8]但对于传统文化,众多的眼光仅仅集中在其对思想道德的约束和规范上。那么通过对群体实施文化模式的某些特质的强化能否有效控制其行为方式和意向呢?如何看待各教科书中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语言所承载的异域文化?是否我们引入西方最前沿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拒绝他们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然后“中体西器”呢?这才是当代校园文化之所以震荡的症结。

  二、处于当代文化模式之下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明显的微观文化,是当代文化模式在校园特定环境中的反映,是学校管理思想、校园标识精神、师生员工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因为文化的变迁以经济全球化带动之下的多元文化以及极为盛行的信息传播途径——互联网为前提的,以濡化为途径的校园文化传播不得已陷入僵局。眼下所传递或传播的文化是与教育者原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规范不一致的。教育的过程变成使教育者和学习者共同疏远已有思想的过程,而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也不断异于以前的教育。[9]因此,教育对文化的整合功能弱化,从而引发校园中一系列的冲突和问题。

阅读全文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