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第10页)

本文共计2735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开好“班会”

  研究结果显示,来自完整家庭学生感戴得分显著高于单亲家庭学生(p=0.000<0.001),这说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得到的关爱、支持与温暖也是影响其感戴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的逐渐成型期,而在此过程中,其所得到的引导、关爱、支持和温暖很大程度上来自班级。对于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而言,班级就是他们大学生涯中的“家庭”,同学就是“兄弟姐妹”,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班级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班级是一个“大家庭”,那么班会就是重要的“家庭聚会”,其既是班级教育特有的形式,也是体现班级“家氛围”的重要载体。就像每个家庭在一年中特定的时期都会有特定家庭日一样,班会也可以结合特定节日来开展,具体分为:家庭日班会:家庭通过家庭会议来制定重大决策、举行庆祝活动。班级在重要事务决策(班委选举、活动策划、班费使用等)以及班级重大荣誉获得时,都可以通过班会让每位“家庭成员”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与责任感。感恩主题的班会:结合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感恩节等节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向父母、教师、长辈表达感激之情:如画一幅全家福,或是制作一张贺卡;或是一通问候的电话,在此过程中学习怎样表达对他人的感恩之情。温暖主题的班会:一年中总有一些节日是要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身在他乡的学子到了此时,总是格外思念家人。此时的班会要以温暖为主旋律,可选择踏青、烧烤、烛火晚会、厨艺大赛等轻松的形式,全班一起过节,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特殊时期班会:班级中偶尔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如学生罹患重病;家中遭受重大变故;学生发生意外等。此时,正是体现班级大家庭温暖的时候,学生要承担起“家庭成员”的责任,通过班会,群策群力,为帮助他人渡过难关贡献一份力量。所谓“实践出真知”,每一个“认知”的产生必然要经过一定的心理加工过程。没有身体力行的实践,任何形式的灌输都难以真正成为个体的“认知”。因此,在对班级化感恩教育模式的探索中,本文始终立足于对实践形式的思考,以期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改变个体的认知,从而提升感戴水平,为感恩教育研究提供操作性建议。而针对不同年级群体的特点形成完整的感恩教育体系、量化感恩教育的实效等,都可成为今后研究的方向。

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第10页)8

  [摘 要]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但当前感恩教育的缺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一个较严重的问题。本文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积极情绪,是受惠者在接受到他人、社会和自然等施惠者的恩惠之后在内心产生的一种冲动,它促使受惠者为所获得的恩惠做出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大学生感恩教育就是高校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素材和心理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的人文教育。[1]从感恩教育的内涵可以看出,感恩教育属于道德教育范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展德育工作就要加强感恩教育,通过教育让青年大学生知恩图报,能够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能够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其实开展感恩教育就是培养青年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一种体现。

  一、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形式

  1.对待父母、亲人缺乏感恩之心

  当代青年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的中心,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笔者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对父母感恩教育方面作了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都能记住父母的生日,只有极少一小部分同学不记得父母的生日,还有一小部分同学能记住母亲的生日;对于青年大学生多长时间给家里打一次电话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同学主动往家里打电话基本上一周或者半个月,而电话内容基本上是关心父母的近况和需要寄钱等,也有的同学说基本上不怎么主动往家里打电话,因为父母会主动给他们打电话。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