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第12页)

本文共计2735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创设家庭教育的浓厚氛围

  在对大学生施行感恩教育过程中,家庭承担着重要角色。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他们为人处世态度都会给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3]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还要充当孩子的榜样,当孩子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学会感恩,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别人的帮助之恩,并学会知恩图报。

  2.高校应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

  高校应将感恩教育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20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些都说明,感恩教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高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理念,加强感恩教育,从思想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引导青年大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充满爱意的班会,以“我心中的感恩故事”为主题开展感恩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活动,为学生创造浓郁的感恩氛围,并通过感恩教育培养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大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的养育,感谢师长的教诲,感恩国家和社会的培养,形成热爱祖国和社会的情怀。

  3.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建立社会感恩教育系统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应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广播、网络和媒体的舆论阵地作用,大力宣传感恩教育,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建立社会感恩教育系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将感恩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中,比如在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进社区等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他人提供的帮助,感受到感恩无处不在,并将感恩意识转化到回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在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给家里打电话问候父母等,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平凡的生活中让学生感受教育,通过这些细小环节体现并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常怀感恩之心,常存感恩之情,这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4.青年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重视感恩教育

  一个社会道德素养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的秩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程度。一个人道德素养的好坏主要受到后天的教育影响,而在所有的道德体系中,感恩则是最基本的、最原始的道德,中国是一个讲究仁爱、注重孝道的国家。尊老、敬老、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伦理观念和道德品质的精华与集中体现。感恩是我们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更是整个人类的精神美德。[4]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应好好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的传统文化,以欣赏和感恩的心态对待他人,多看他人的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充分说明修身养德的重要性。通过对感恩教育的学习认识和实践,知荣明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从而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总之,要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应在家庭教育中创设感恩教育的浓厚氛围,建立高校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国家和社会应建立感恩教育系统,大学生自身也要提高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使感恩教育成为每个人都具有的基本道德标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