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中国饮食文化的论文(通用6篇)(第3页)

87 次下载 12 页 19673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调整双方的饮食结构,建立了更加科学的饮食营养标准。

  中国在与东南亚饮食文化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也不断对双方的饮食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形成了更为科学和营养的健康标准。比如,在中国的传统饮食中,主要以米面为主,对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较低。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中国人喜欢将玉米、花生等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同类作物作为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使得国民的饮食的营养成分更加均衡。随着中国与东南亚饮食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华人将中国丰富的蔬菜等物种引入东南亚,不断丰富了东南亚的饮食资源,同时将中国特色的传统技术引入到东南亚,使得东南亚单一的饮食结构形式得到了改变。提升了东南亚地区人民的科学饮食标准,促进了人体素质的健康发展。

  3.推动了两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饮食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贸易是最为普遍的交流途径,而随着中国与东南亚贸易的不断发展,必然带动了双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元明清时期,中国大量的食品原料、饮食器具不断对外输出,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时相关行业的发展。例如,以武夷山为代表的福建红茶,在清朝时期一度被销往海外市场,在带动福建地区经济发展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清朝时期,福建地区形成了大量的茶厂、茶叶生产手工作坊和茶叶经营商店。随着茶叶运输的不断发展,福建人力挑运业和水运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对于东南亚地区也是如此,元明清时期,东南亚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开发较晚,生产技术较为落后,中国商人、使节等将茶叶等生产技术传播到东南亚以后,带动了东南亚的糖业、酒业、渔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自然,周传慧.试论回族对中华饮食文化的贡献[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4):12-13.

  [2]元代回回食品与西域茶饭[J].中国穆斯林,2014(02):4-8.

  [3]陈实,陈广恩.元代的回回茶饭[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45-47.

  [4]王焱.经济全球化挑战下的东亚生活文化[J].浙江学刊,2012(04):23-25.

  [5]杜莉.元明清中外食文化交流[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4):56-58.

  [6]卢晓光,刘树胜.论元杂剧中的饮食习俗[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7(02):67-69.

  中国饮食文化的论文 篇2

  前言

  我国早在几千年前就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也行成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饮食习惯。饮食从字面上来看,即是指的吃的和喝的东西。这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不仅如此,饮食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在人们旅行的过程中离不开美食,因此对于一些旅游景区来说,大力发掘该地的饮食文化也是极为重要的。可以借助对饮食文化的发掘,来增强某当地景区的特色。与此同时,也能更好地弘扬我国各地不同的饮食文化。

  一、饮食文化的形成。

  对于人们来说,饮食文化是在当地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在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人们也发掘了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食物。这些食物可以对游客起到很好地吸引作用,还可以提升游客的消费水平。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促进该地的经济发展,也能更好地让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得到推广。由此可见,饮食文化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但是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是受到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影响的,接下来就着重看看地理环境因素对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有何影响。

  二、自然地理因素对不同地区饮食文化的影响。

  (一)地形因素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由于我国面积广阔且地形多样,盆地、高原、平原和丘陵、山地都具备,地形类型齐全。在我国的东部地区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较为平坦,受季风性气候影响,气候较为湿润且土地肥沃,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因此在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生产是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蔬菜品种类别齐全、数量繁多。而且东部地区水资源丰富,湖泊面积广阔,因此淡水鱼资源丰富。由于东部地区自然环境优越,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东部地区物产丰饶,人们的饮食一般以米饭为主。

  在我国东部丘陵地区,由于受季风性气候的影响,在一些丘陵地区盛产茶叶。因此就东部地区饮茶之风盛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