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前的准备论文提纲(第12页)
本文共计3511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建议
分离焦虑是焦虑的一种,是幼儿内心冲突的产物,是幼儿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情绪。它既然不可以消除和避免,我们就应当正视其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正确引导并加以控制,为幼儿顺利健康的发展打下基础。根据本研究的结论,结合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开展的可行性,缓解小班幼儿新入园的分离焦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关心特殊群体。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级理论认为人的五种需要之一便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幼儿希望得到别人的爱,他们需要亲人的拥抱、亲吻与关注,需要确认自己是被人爱的,而没有被离弃。在幼儿与亲人分离后,教师成为他们归属和爱的需要的新的满足者,他们需要教师的一些亲密动作、言语来确认自己是被爱的。
第一,关注那些分离焦虑缓和的幼儿。小班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有很多不同,他们都同样在经历着心理的煎熬,以缓和的方式表达自己分离焦虑的幼儿,他们并不比以强烈形式表达自己分离焦虑的幼儿少。所以,教师不但要去安抚大声哭闹、抱住家长的幼儿,让他们的情绪安定下来,还要关注那些默坐的幼儿,他们也经受着分离的痛苦。教师不要忽略了对这部分幼儿的注意,要适时地对其表示关注和爱意。
第二,需要多关注女孩子。从结论中也表现小班幼儿新入园的分离焦虑有性别上的差异,女孩的分离焦虑表现较男孩严重,且更多的是以较强烈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需要给予女孩以更多的关注,加大对其安抚。
第三,关注年龄小的幼儿。年龄小的幼儿分离焦虑更重些,他们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哭、依恋老师以及依恋自带物,教师对这些年龄小的幼儿应给予多些关注。
2.短期内推迟小班幼儿入园的时间
早晨的入园时间由于面临着最直接的与亲人的分离,这一时段是幼儿分离焦虑最严重的时候。短期内适当的推迟小班幼儿入园的时间,不仅可以使幼儿作息时间上有个过渡和适应的时期,让幼儿循序过渡,逐渐养成按时早起的习惯;还可以使幼儿园抽出更多的人力来帮助小班的教师来进行幼儿的情绪安抚工作 。虽然,幼儿园中每班的教师配备是两名教师一名保育员,但早晨保育员主要负责整理卫生,于是,实际早上负责接待家长和幼儿的就只有两位老师。而小班的班额一般是二十几个人,1:12 的师幼比例使教师很难顾及到所有小孩。推迟小班幼儿入园时间可以使后勤的老师在来协助小班的教师,这样就使每个幼儿都有可能得到教师的照顾。
3.引入新刺激转移幼儿的注意
这里的新刺激是指玩具和教师组织开展的游戏活动。首先,幼儿园应该为新生班级配备更多的玩具,这些玩具应是比较新的和特别的,是幼儿比较少见的,能吸引幼儿的注意;第二,教师要多组织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参与其中,把幼儿的注意从与家长分离的痛苦中转移出来。这些游戏活动包括两部分,一是在班级内组织的游戏活动,一是户外活动,因为户外的大型玩具是幼儿在幼儿园之外较少见到的,他们很乐意在大型玩具上玩耍。
4.家园合作
第一,老师要做好前期了解幼儿的特殊习惯和爱好。在幼儿正式入园之前,通过家访或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幼儿的某些特别的习惯和爱好。观察中发现某些幼儿出现分离焦虑是因为一些习惯没能满足引起的,所以教师对这些进行了解,并在开学后尽量满足幼儿的这些特别需要,对于缓解部分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有益的。
第二,适时和家长沟通。在家长来接幼儿离园时,教师要与分离焦虑较重的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表现的家庭因素,也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减少由于对幼儿园工作不了解引起的猜疑和焦虑;家长也将从幼儿那里了解到的真实想法告诉老师,使教师调整自己的一些策略;对家长的指导主要是让家长在家里应如何更好地安抚幼儿,如:在向幼儿提问有关在园的情况时不宜过多,而且提问的内容应是正面的、积极的等等。
八、结论
缓解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有效措施:
1.教师方面
1)用游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主要是指幼儿入园的时候会让孩子在户外的场地上活动,老师组织了"木头人"等游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个措施对待那些独自游戏的孩子很有效,老师会及时表扬发呆的小朋友,小朋友感受到大家的重视会很有归属感。


知识运筹与工业设计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论国有保险公司战略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