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提纲 > 正文

论文观察提纲范文样本(第3页)

6 次下载 4 页 5448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活动评价上,管理服务与考评反馈相结合。

  我们以课堂观察的方式重点开展自我观察,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聚焦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尝试四个“变化”:即变没有主题的研讨为适合“本学科有核心价值的话题”;变一般的课堂教学为“同题异构”的研讨;变一般的交流为人人参与交流的“沙龙”;变活动后的无序为“活动后的整理反馈”。特别是学校“主动型课堂”的研讨活动,在教学方式、教学语言、教学模式等方面起到了突破、引领的作用,打破了现有模式,带给广大老师全新的视角。语文数学英语三个教研组,轮流坐庄,观察主题凸显“主动型课堂”的特质和价值取向,将观察带入另一个深度,真正促使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研究方式得到相应的转变。

  三、观察流程:“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结合

  观察流程的科学性是过程要规范,一般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1)课堂观察前。要学习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明晰相关的因素。通过学习、会议布置,让参与观察的教师选主题定计划,设计教学、观察量表的记录和填写、现象与分析的内涵。值得一提的是要慎重选择被观察老师。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这位教师“以学论教”方面的观念有待改变的;这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不满现状的,有积极向上的态度,非常乐于承担活动的;三是这位教师听取别人意见后,能进行反思,吸取教训,改进提高。这样,观察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会后研讨和反思也会有效,被观察的老师的进步才会明显,对团体合作有推动作用。

  (2)课堂观察。明确观察任务、观察分析、记录观察数据和现象、捕捉观察细节,进行科学的收集、研究、分析,准备交流。

  (3)课堂观察后。执教老师谈教学预设、组内教师每人围绕主题议课、观察者汇总、分析数据、现象和细节,挖掘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反馈执教老师,提出借鉴建议。第二阶段:重构教学———课堂(自我)观察———总结反思———形成观察报告。值得一提的是,特别要关注课堂观察的交流和反馈。如中年级数学观察,组织教师交流时,我们人人交流,自始至终。当时许多老师第一时间反馈观察细节与意见,很晚才回去,但是收获却很多,为大家提供了榜样,也为第二次观察做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观察流程的针对性是指要解决问题。课堂观察是更专业的观课、议课,要通过捕捉的现象和细节的分析,聚焦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观察、记录、反馈、自我反思等活动,促进教师行为的根本性改进。这种改进,应该以跟踪式观察为主。因为被观察者经过数次被跟踪观察,面对观察所得的多次数据,认真虚心地进行对比,就比较容易发现问题,找出对策,从而痛下决心,切实改进教学行为。

  四、观察收获:生成“教与学”的精彩

  1.课堂观察改善了学生的课堂学习。

  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为了学生。如颜老师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开展了“情境创设”课堂的自我跟踪观察,针对一年级新生的特点,分别运用三种方法进行了情景的创设。一是讲故事方式的导入:“你们会数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羊村村长想邀请小朋友去看看小羊的数学学习情况,愿意吗?”学生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欣然接受羊村村长的邀请,情趣高涨地依次数出了数目。二是“争当小小售货员”的游戏:村长新开一个文具店,要招聘售货员,并把喜羊羊、懒羊羊请来当考官,由考官提出问题寻求小朋友帮忙。学生的兴趣来了,明显注意力集中了。三是“有奖竞猜”商品价格的游戏,改编了“想想做做”,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因此,课堂观察要关注学生如何学、会不会学、学得怎样。在这过程中,教师也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2.课堂观察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课堂观察不是为了评价教学,而是为了研究教学,促进教学。如2012年4月,语文顾老师执教的《猴子种果树》、数学席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英语郑老师执教的《6Bunit7Alettertoapenfriend》。执教老师都进行两次观察。第一次观察,是试上,旨在凸显“主动型”课堂的教与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第二次观察,是公开课,进行了“主动型”课堂学生自学情况的观察”,并对教师的课堂进行了全程的录像和跟踪反馈。每次观察后,大家在一块平等对话,思维碰撞,展现智慧,分享成功。观察者通过观察别人的课堂来反思自己的课堂,从而提升教育理念,改进教学行为。被观察者受人指导,被人点拨,从而让优点更优,让缺点更少,跟进教学行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