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音乐 > 正文

浅谈音乐教育中声乐演唱的心理因素调控策略(第2页)

32 次下载 3 页 3764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强弱调控

  在歌曲演唱中,为了表达作品的内容,突出旋律线 ,就需要对声音进行强弱调节,在二重唱、多声部重唱中也要通过听觉反馈调节强弱来平衡二个人或多个人的声音。

  3.音色调控

  音色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明亮、黯淡、深厚、柔和等等。优秀的歌者可以根据作品风格的需要来调整音色的变化;歌曲内容的表达也需要通过音色的变化来体现。(如表达喜悦的欢快的情绪需要明亮的音色;表达哀怨的悲伤的情绪需要黯淡的音色等等。);声音的位置变化也会改变音色。通过听觉反馈可以运用演唱技巧来调整音色的变化的需要。

  三、歌唱动觉调控

  动觉就是运动的感觉,它反应歌唱时身体各器官运动的状态。歌唱中的动觉是有意识的运动,是掌握发声技巧的重要途径。歌唱时气息是流动的,语言器官、呼吸器官、腹肌是运动的。

  1.语言器官的运动

  语言器官包括唇、舌、齿、喉、牙,通过它们的协调运动实现咬字与吐字的准确性。

  2.呼吸器官的运动

  呼吸器官包括口、鼻、肺、横膈膜,吸气时各呼吸器官打开,呼气时保持打开的状态,通过呼吸器官的运动可以检验气息支持是否准确。

  3.腹肌的运动

  歌唱时腹肌是运动的,为保持气息的支持,腹肌是绷紧的感觉,绝不是凹陷的。教学实践证明,动觉调控在演唱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演唱者可以根据动觉调控完善声音,达到预想的艺术效果。

  四、记忆感觉调控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

  1.声音记忆:每个人对声音的记忆是不同的,因此,每个演唱者对声音的表象也是不同的。初学声乐的学生,在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以后要及时记忆声音形象,不仅要有正确声音表象的能力,还要有识别错误声音表象的能力。当演唱出优美的歌声时,就应立刻记忆发声的状态、感觉、和音响效果,通过记忆的回忆,再现优美的声音形象,巩固声音形象,不断进步。

  2.形象记忆:所谓形象记忆就是以感知过的人、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在声乐艺术表演中,形象记忆可以使演唱者获得艺术和技术两方面的表演技能。演唱者可以通过对生活、影视、小说等人物、事物的形象记忆,表现歌曲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歌唱状态的调控,再现歌曲的技术内容。

  3.情感记忆:演唱者应根据歌曲内容恰如其分地表达作品的情感。这就要求演唱者要记忆曾经体验过的某种情感或从其他艺术中去获得,在演唱时有意识的激发自己的演唱情感,调动演唱积极性,这种情感越丰富,情感记忆就越深刻,对歌唱艺术的表现就越生动、越感人。

  4.逻辑记忆:通过对词、曲内在联系的分析、理解,按照作品内容的逻辑关系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逻辑记忆能把帮助歌者快速记忆歌词、歌曲旋律,声音的强弱、速度也需要情感的发展逻辑进行记忆。

  5.运动记忆:歌唱是一种运动,发声时呼吸系统、各个器官都在运动,是一种全身运动,运动记忆在歌唱和发声中无处不在,因此,运动的记忆决定着声音的质量,为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就要不断重复运动记忆、强化运动记忆,使其成为一种演唱习惯。

  五、表演心理调控

  每个歌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都会存在紧张心理,学生亦如此。每个人的紧张程度不一,对表演的影响也不同。歌唱时要有心理的、思想的准备,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正常发挥,淋漓尽致的展现自我。

  1. 调整呼吸:深吸气并保持身体的积极的、放松的状态。很好的掌握呼吸方法,紧张心理是不会影响正确发声的,在上台前调整呼吸状态是调整紧张心理的重要手段。

  2. 调整共鸣腔:打开共鸣腔,喉头稳定,保持兴奋状态。共鸣腔的运用决定着音色、音量的变化,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调整共鸣腔的大小,调整共鸣腔是控制声音的有效方法,也是调整紧张心理的有效措施。

  3. 歌唱整体协调运动:歌唱是整体的协调运动,全身歌唱的运动。参与歌唱的部位要松紧有度,恰到好处。紧张与放松会伴随声乐学习的全过程,整个身体要参与工作,达到了全身歌唱的运动效果,在演唱时紧张的心理就会慢慢消除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