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健康管理论文(必备15篇)(第21页)

本文共计4683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8]张国庆.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体系研究[J/OL].科学网,[20xx-03-25].

  [9]张国庆.和谐的城市布局[J/OL].科学网,[20xx-01-18].

  [10]张国庆.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之路[J/OL].科学网,[20xx-01-11].

健康管理论文13

  一、当前高校女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一)心理抗压能力较弱

  女青年教师由“70后”、“80后”、“90后”这三个群体组成,由于她们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成长环境较为稳定和优越,生活无忧无忧虑,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遇到困难时缺乏敢于担当、勇于解决的能力。同时,生长环境的优越性使其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尤其是步入社会后,难以适应和融入社会,导致了她们心理负荷加重,表现出情绪低落、孤僻、焦虑等心理症状,心理抗压能力与解决矛盾的能力相对较弱。

  (二)心理与生理双重疲惫

  高校女青年教师在步入工作岗位后,担负了学习、教学、科研压力,在学习上要不断进修,提升学历层次,在工作上要更新自我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结合专业开展科学研究与探索,特别是一些女教师步入婚姻,初为人母,还要担负抚育孩子与家庭的压力,这些多重压力导致她们身体呈现“亚健康模式”。受女性特有生理特征的影响,女青年教师在工作繁忙时,容易内分泌紊乱,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和情绪上的各种问题如紧张、激动、多愁善感、敏感等。心理与生理的双重疲惫对女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影响,必须及时疏导和缓解。

  (三)人际交往能力较弱

  因为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社交范围多以师生为准,高校排课时间相对分散,院系教师人数繁多,有的教师到教室上完课就走,教师之间除了必要事务外,很少交流;女青年教师多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上谨言慎行,说话做事方面过分谨慎,易于产生对自己情绪过分压抑,难以融入集体,人际交往能力较弱。

  二、当前高校女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首先,高校女青年教师普遍受过高学历教育,综合素质较强,智力起点较高,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对事业的追求和个人发展规划的期待值较高,面对众多的社会压力和责任时,她们既要强调自我价值的体现,又要在压力与希望中前行。由于两性角色的差异,社会习惯的将女性定位为“相夫教子”,“贤妻良母”。人们愿意接受温柔的女性,而不愿意接受事业型的“女汉子”。女青年教师必须在完成家庭责任的基础上,才能去追求自己的事业,与男教师相比,她们的心理压力较重。其次,由于高校福利分房制度的改革,青年教师与福利分房彻底无缘,女青年教师必须要靠自己的收入来解决住房问题。“房奴”的出现不仅是经济压力,更是心理压力,为了解决生活成本过高问题,很多女青年教师要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外,到外单位兼职,赚取薪酬,缓解压力,这种高压力的工作对她们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再次,社会的急剧发展,信息技术快速进步,教育体制深入改革,促使高校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始终要站立在学科的前沿,这对高校教师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在这种环境中,女青年教师不得不加强学习,提升知识水平,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二)学校原因

  随着高校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与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的、对教师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学历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和教师关系较大的职称评审条件也逐年变化,难度加大。女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的中坚力量,面对职称评审的条件与指标限制、末位淘汰制、竞争上岗、绩效考核等多种竞争制度,大多数都感到压力大。因此,在面临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下,高校教师还要不间断的学习、进修、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女青年教师的进取心和事业心较强,这种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势必会影响到她们的心理健康。另外,在高校中,女青年教师多数从事公共基础课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相对来说,科研立项少,项目申请难度大,资助金额少,论文发表周期长,评价机制不均衡,这些状况也会对她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