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浅析《礼记;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第3页)

13 次下载 4 页 5980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勤学。《学记》说:“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君子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休息、游玩的时候,随时都能够留心于学习知识和提升修养。所以,《学记》接着指出:“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认为能够做到这一步,就可以既与师友相处和乐融洽,又对于所学始终都笃信不疑,最终取得学业的成功。

  (四)善学。《学记》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于学习的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让老师感觉教起来很轻松,而且还会由衷地称颂和感激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则恰恰相反。由此可见,学生是否善于学习,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那要怎样才算“善学”呢?《学记》里有三处较为重要的观点:一是“善问”和“善待问”,前述老师在教学中所应当掌握的道理在此同样可以适用于学生的学习。历代注家对于“善问”和“善待问”的主体究竟是指教师还是学生,均莫衷一是。但《学记》说“此皆进学之道”,依笔者看来,当是指师生共同的准则。二是要懂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道理。《学记》举了三个例子:优秀冶铸工人的儿子模仿父亲熔铸金属的技巧,学会了用兽皮缝缀裘袍;同样,优秀制弓匠的儿子也通过观察而举一反三学会了编制簸箕;要训练马驹驾车,就必须把它系在车后,等它先看惯了车辆奔跑,才可以让它去前面拉车。学习者必须真正理解到这其中的道理,才“可以有志于学矣”。三是要循序渐进。《学记》强调,学习音乐当从练习指法开始;学作诗也应当先学习比兴的表现手法;不学习各种杂事之礼,也无从学好礼法。因此,学习必须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方可,即所谓“先从小起义也”。

  五、现代启示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中师生关系的不和谐音似乎越来越大,高校里的师生冲突事件更是屡见报端。由于大学生已经成年,有了自己基本成型的独立人格和思想见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就显得比较复杂,反映出了较多的社会问题。在被新闻媒体报道的事件中,有老师批评学生逃课引起反抗,进而发生肢体冲突的,也有学生质疑老师授课内容的,等等,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并引发了有关师生关系问题的热烈讨论。因此,如何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完善教育伦理,已成为了新时期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思想文化体系里,许多著名的经籍中都有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可以为解决这一时代课题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譬如说这一篇《学记》。

  《学记》篇中所描述的理想的学校教育,与现代教育自不可同日而语。其中的一些内容,比如学制安排,考校制度,以鞭答体罚来树立师道之威的教学方式,等等,在现代教育中都不具备多少参考价值。即使是在之后的教育体系中,其制度设计也没能得到完全贯彻。但是,作为我国有据可考的最早的教育专论,《学记》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观念,如“教学相长”的提法,就可以说是至理名言。而对于当前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来说,《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所能够提供的启示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方面,有必要在全社会重新树立尊师重道的传统价值观念。十年内乱期间,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被打成了老九,传统的尊师重道观念受到了极大冲击。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教师待遇较低,也不受社会的重视。教师节成立的最初几年,各地方政府还会在那一天举行一些活动,比如官员慰问退休教师,学校举行各种文娱活动庆祝,等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活动逐渐稀疏,或者有也只是流于形式。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渐渐抹去了神圣的光环,和其他职业没了本质区别。而实际上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的国家,我们有必要对之作出一番符合时代精神的继承与发扬。譬如,将古代的一些拜师、谢师的礼仪与时代结合起来,设计一套新的拜师礼和谢师礼,在新学期人学、毕业典礼以及教师节庆典中加以推广运用,等等。以这种推陈出新的方式,努力将尊师重道的观念形态由学校逐渐向社会推展,并最终形成社会风尚,为师生关系的和谐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