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礼记;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第2页)
13 次下载 4 页 5980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在这一套教学程序的安排中,从天子、诸侯到学官、师生的活动,都充分体现出了“严师尊道”的教育伦理诉求。
此外,作者还强调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认为大学的教育应当按照季节的不同来安排教学内容,所教授的内容必须为“正业”,即所谓“先王正典,非诸子百家”,意指教材的选择应当慎重。而且,还强调官府应当为学生提供稳定的课后休息场所。《学记》中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则主要有乐、诗、礼等六艺。学者先学乐律,再学诗,后学礼法。
三、为师之德
有人曾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一观点,在《学记》篇中也多有体现。作者在谈到教育失败的原因时指出:“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大意是说:当今的一些老师只会照本宣科,自己一知半解,讲解时毫无定见,只顾赶教学进度而不管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讲授内容时又故意有所保留,不肯倾囊以授。老师的教学既违背教育规律,知识的传授错漏百出,学生的问题自然也无法得到正确的解答。如此一来,学生学得一塌糊涂,心里就会怨恨老师。既觉得课程太难,又不知道学来有何益处。尽管完成学业了,但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忘掉。教育的不成功,大概就是缘于此吧。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教育的失败主要应该归咎于教师,大致有三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自身学养低下;(2)教学无诚意;(3)违背教育规律。究其根本,则是没有责任心,缺乏敬业精神。
因此,《学记》对于为人师表者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在自身的学识素养上,作者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教师仅仅靠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来应付学生的提问,这样的学养水平显然是不够的。即使无法学富五车,但至少应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此外,教师还必须熟知教育规律,懂得教育成败的根本原由何在,并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文中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又指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重要的工作就在于“长善而救其失”,扬学生之长,补救其不足。同时,教师也还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技巧。《学记》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减,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又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言辞简约精妙、明白晓畅,态度含蓄温和,循循善诱,勿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等等。而且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应懂得先易后难的道理:“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教师通过反复辩难,逐层深入,让学生真正领会知识要点。解答学生问题的时候,也应当根据学生提问的范围和深浅程度,耐心倾听之后再予以相应的解说,就如撞钟一样,“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事实上,教师能够达到上述要求,其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也就自不待言了。
四、从学之道
若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学顺利进行,获得成功,学生也必须遵守相应的学习伦理规范。归纳起来,《学记》中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尊师敬长。“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因此,《学记》又以上古时期的学者为喻,强调了教师必须受到尊重的理由所在:“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老师虽然与五服之亲没有关系,但没有老师的教育,五服之内的宗亲就不可能懂得彼此亲和,进而整个社会就会全然无序。而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尊卑长幼之分,敬顺长上也是很重要的,前述教之七伦中就有年幼者“学不跟等”的教诲。
(二)为学要务本。尧、舜、禹三代圣王祭祀河流时,因为河是源头,海是众河之汇,所以都先河而后海,《学记》认为“此之谓务本”。引申到学习上来,“务本”就是要懂得“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的道理。此处的“不”并非简单的否定,而是指“不拘于”的意思。作者认为,学习的终极之道,就是要去除“官”、“器”、“约”、“齐”等小节的烦扰,而立“大德”、“大道”、“大信”、“大时”,即至上的道德观念为本。

学校美术教育的功能现状及对策教学论文
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现状与优化策略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现状论文
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措施论文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说课探析
关于高职院校艺术考察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
浅谈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多元评议为写字课堂插上灵动的翅膀论文
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论文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探究论文
中学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效结合论文
图书馆与国民文化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论文
发表教育论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项目管理沟通的意义和方法
论文致谢的意义和作用
试论荀子发展儒学的方法和途径
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