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精选]风险管理论文15篇(第17页)

38 次下载 27 页 47078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含义。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目前已成为商业银行谋求持续发展和打造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的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各级机构和全体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或者说,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从董事会、管理层到全体员工参与,在战略制定和日常运营过程中识别潜在风险、预测风险的影响程度,并在风险偏好范围内有效管理各环节风险的持续过程,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等。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防控风险的发生,所有人员、流程和方法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制定和执行。

  (二)商业银行创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阻碍因素分析。

  1、观念固有的惯性。商业银行的主体构成是员工,员工的观念影响着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也主导着员工的行为。旧有的组织机构及旧有思想的存在制约了创新,创新观念的缺乏也制约着创新,由于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对新事物、新观点接受的程度不同,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创新一般会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对风险认识的不客观,就可能使不同阶层的管理者或员工在心理上不能承受创新,这些成为商业银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创新的最大障碍。

  2、管理者的素质。管理者的基本素质、管理思想、领导风格、企业家精神等与风险管理体系的变革密切相关,也是推动创新的直接动力。但由于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因而对风险的认识及其防控工作在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差异越大,对创新的阻力就越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知识和技术的支持,如果没有进行先期的高素质的人才储备,没有各种数据的支撑,就无法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即使进行创新也可能造成风险管理体制的扭曲。

  3、文化因素。文化的影响来自商业银行内部的企业文化和外部的社会文化两个方面。就内部的企业文化而言,原有的、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理念、规章制度等都影响着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创新的开展。就外部的社会文化而言,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传统等都将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创新的全过程。

  4、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与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相脱节。从总体上看,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商业银行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金融创新在给商业银行带来新兴业务开拓的同时,也与相应的管理存在着“时差性”脱节。因为在进行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时,忽略了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与市场、组织内部文化以及战略的相互适应性,因此,商业银行僵硬的组织结构,使得风险管理的应变和适应能力差,无法充分运用系统的协同能力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造成组织结构之间职能边界划分不清,业务流程不畅,部门间缺乏系统协调。

  5、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前瞻性研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要实现有效运行,就必须有大量的内外部有效的信息来保障,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商业银行在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时并没有及时有效的收集并研究可供依赖使用的信息,也未对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等进行有效的`评估,因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导向不明。

  (三)商业银行创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总体思路。

  借鉴国外商业银行成熟的风险管理经验,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是以识别、分析、评价风险为手段,以防范、控制、化解风险为目标,能够促使商业银行整体稳健经营、有效规避风险的机制。

  在此笔者以为,我国商业银行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创新的总体思路是:在风险发生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层面上,履行风险预测职能、风险识别职能、风险预警职能、风险评价职能、风险监测职能、风险转化职能、风险处置职能和风险补偿职能等“八大职能”,同时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扁平化、层级化和网络化的管理格局。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扁平化和层级化是指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自上而下分为三个管理层:第一层即决策层,风险管理委员会是全行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确定风险管理的宏观制度和综合决策,确定风险承受水平和风险管理工作目标,并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第二层即执行层。根据风险发生的先后顺序,发挥不同部门的职能作用,对风险实施全程管理。第三层即监督层。由监督部门负责监督风险管理体系运作的情况,对各类风险事故进行责任认定和追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