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管理论文(精品)(第16页)
164 次下载 18 页 31834 字【 字体:大 中 小 】
4。1 基础性劳动关系
基础劳动关系是指企业劳动关系环境、主体和运行处于一种平衡稳定的状态,是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层面,是企业首先要追求和达到的。它往往与员工对企业劳动关系的满意感相关,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该维度主要包括健全完善的劳动法律法规和社保体系、政治的民主、企业合理的劳动规章制度、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有效的劳动争议预防与处理机制、工作安全、友好的同事关系、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氛围等。
4。2 发展性劳动关系
发展性劳动关系是指员工在组织激励的作用下,对企业表现出更多的组织承诺,企业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信任度增加,同时企业绩效也达到提高的一种局面和状态。这是和谐劳动关系的高级层面,与员工体验到企业劳动关系的激励性相关。该维度主要包括有成就感的工作、领导的赏识、社会的承认、竞争性的薪酬、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等。
5 和谐劳动关系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是由资本、劳动等各种要素组成的一个经济体。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合理调配内部各种生产要素,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种生产要素的重要程度和作用并不相同。例如:在企业的初创阶段,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市场的开拓和营销网络的建立等处于重要地位;而在企业的成熟阶段,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的巩固、企业组织形式的革新等则处于重要地位。但是,无论国有企业处于何种阶段,在各种要素里面,劳动还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只有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尊重和实现劳动者的权益,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员工由被动的执行转变为主动奉献,从而实现其它各生产要素作用发挥的最大化,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5。1 和谐劳动关系对构成国企竞争力的各个生产要素具有关键作用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资产规模的扩张、营销能力和经营优势的形成与发挥、组织结构的优化与创新都离不开人的支撑。这是因为企业的固定资产、资金和技术等,都是由人所掌握和控制的;企业组织是由人来设计,也是为人而设计的;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也是由人来实现和推动的。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企业繁荣与增长的关键在于人,所有新观点、新产品、新工艺的根源在于人,在于有知识、有能力、有积极性进行创新和主动变革的人。人,作为一种有情绪有感觉的个体,不可能以纯理性的态度处理所有事情。此外,一些外界因素也会影响组织内部的人的行为。因此,在企业中劳动者与企业、劳动者与管理者、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出现冲突是很平常的事情。这些冲突不一定会带来破坏性的后果,但是,如果不对冲突进行正确的管理,使其消极作用降低到最小,就会使成员的努力偏离了企业目标,使组织资源的流向与预期要求相反,浪费了组织的资源,特别是资金和时间;冲突的过程还容易引起组织系统内耗不断,组织凝聚力降低,成员间互不信任,士气低落,妨碍了企业目标的实现。
5。2 和谐劳动关系使人力资本更好地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无论是在一个以产品为主导的企业中,还是在一个以提供服务为主导的企业中,对劳动生产率的衡量与持续提高是相对永恒的话题。从微观上讲,企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企业生产效率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十分简单,就是在一个组织中,每小时每个人平均能够生产多少件产品。劳动生产率指标是日常生产管理的重要参数和衡量生产结果的重要指标。要达到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必须要分析劳动生产需要的条件。
企业要实现劳动,必须将员工与生产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已经存在的员工并不等于现实的生产力,只有通过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员工与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结合才能进行生产。即使人力资本与生产资料结合,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劳动关系,没有好的用人机制,就不能挖掘员工的潜力,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再多的人才也没有用,也留不住。国有企业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劳动关系,从而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促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结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实现和保持企业的人力资本优势。企业再通过人力资本这一支撑因素作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其它支撑因素,促进企业适应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营销能力和经营优势的形成与发挥,促进企业资产规模的稳步扩张与结构的优化,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创新,进而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由此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