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管理论文(精品)(第15页)
本文共计3183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就是在关注劳动效率的同时,格外地关注劳动公平,在企业组织中努力创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这种环境可以做到让劳动者更有尊严、生产更加安全、分配更加公平、生活更有保证。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包括以下内容,这些内容实际上也就形成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标准或者要求:
2。1 企业劳动关系主体的和谐由于管理者(雇主)具有资本和权力的优势,劳动关系主体的和谐更多地表现为管理者(雇主)对员工(雇员)的尊重、信任与支持。管理者(雇主)尊重员工(雇员)的劳动权利与尊严;关注员工的工作过程并给予支持;与员工分享企业经营的信息,同他们经常进行有意义的磋商;劳动关系双方相互信任、彼此合作,为了企业的战略与目标共同努力。
2。2 企业劳动关系系统运行和谐企业与员工签订合法、规范的劳动合同,并有效履行;企业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劳动规章制度,并有效实施;企业对员工的工作有一个科学、合理与公平的评价;企业为员工的劳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的劳动报酬;企业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培训;企业有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劳动争议预防与处理机制,能够及时公平地处理劳动争议、化解劳动矛盾;尊重和维护员工的精神文化需要,支持员工组建和参加企业工会。
2。3 企业劳动关系系统外部和谐外部和谐是就企业劳动关系系统与外部环境关系而言,有两层含义:其一,企业劳动关系系统外部环境本身的和谐性。社会经济发展稳定与持续,产业结构优化;政治民主化,政府各项治理政策与方针科学、合理,劳动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社会财富分配比较公平,人们价值观念高尚、崇尚和谐理念。其二,企业劳动关系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和谐性。它更强调企业劳动关系系统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在外部环境的促使下,系统自身得到更好地完善与发展。外部环境是一个大的社会系统,它自身的和谐需要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这就依靠企业劳动关系系统自身具有较强的和谐性,依靠自身较强的应变能力改变和弥补外部环境的不足,维持自身的发展。
3 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3。1 相对的协同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并不是没有矛盾、分歧的劳动关系。矛盾的`存在是绝对的,并且矛盾也是任何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与动力,企业劳动关·54·系也不例外。它是在承认并且尊重劳动关系主体之间利益差别与分歧的前提下,通过协商谈判,寻找利益的均衡点,使矛盾双方在实现各自利益的过程中相互理解,达成共识。这是一种相对的协同,但是协同的结果表达了和谐劳动关系的目的与本质:企业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相互尊重,利益共享,而不是弱势一方对强势一方的奉献或服从。
3。2 动态的均衡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企业劳动关系系统处于一种均衡运行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并不是一种绝对稳定的平衡,而是一种动态的均衡,它应该是线性的而不是点状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动态均衡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在强调均衡的同时注重发展。影响企业劳动关系的经济技术、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等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中,内部劳动关系系统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就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均衡。企业劳动关系系统自身也在不断地进步、发展,这本身就体现了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
3。3 长期的追求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最终形成具有长期性。从劳动关系系统的外部环境,也就是外部和谐性来说,我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政治民主的进程,都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从企业劳动关系系统本身来说,劳动主体自身素质的提高也需要一个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发展的目标是利用资本、技术、信息与劳动力等要素,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在当今这个“强资本、弱劳动”的时代,以及我国大量过剩的劳动力,企业员工的劳动话语权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平等协商同样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4 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成维度在对和谐劳动关系内容和特征论述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将和谐劳动关系分为两个层面:基础性劳动关系(基础层面)和发展性劳动关系(高级层面)。其中,基础性劳动关系包括和谐劳动关系外部环境的和谐性与劳动关系系统运行和谐中使员工感到满意的部分两个方面;发展性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关系系统运行和谐中使员工体验到激励性的部分(见图1)。


知识运筹与工业设计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论国有保险公司战略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