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必备15篇)(第22页)
本文共计4210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之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如何培养掌握旅行社运行与管理办法,熟悉导游业务,熟悉我国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及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紧扣高职教育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将产学工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培养高层次职业技术型的复合型人才。
产学结合是指教学机构(主要是高等院校)与产业部门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产业开发与发展等方面开展合作。
当今的社会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而产学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指出:“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111。走产学合作教育之路,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能力和较强较快的工作适应能力,也有助于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产业单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短缺。因此,开展产学合作教育,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有着强劲的需求动力。
(一)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明确教学目标
1.产学结合,协商培养目标为了使得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案设计更能符合社会实际需要以及科学可行,需要专门成立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旅游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进行可行性论证后,确定方案。在确定方案的基础上,系部教学单位与学校专业对口、合作密切的多家企业的经理、主管等资深学者、技术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学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进行有效的指导。委员会有专门的章程,明确的规范、职责与义务等,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活动。委员会的专家参与研讨学校的重要教学改革方案,协助确定本专业的开发和调整,审定专业教学计划,专家们背靠的企业向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反馈对实习生(毕业生)的评价,录用合格的毕业生等等。根据广东轻院旅游系这些年的实践情况来看,培养的学生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一次就业率都在98%以上,20xx年和20xx年的就业率均为100%
2实施“多证书”教育从行业发展来看,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和工种等级证书制是势在必行的。在制订培养目标和目标实现上,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因此在构建专业能力和技术能力考核上,参照执行相关工种中、高级工以上为考核标准。为学生毕业求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正常教学中,教师主动介绍技术等级证书的有关情况,鼓励和组织学生在校期间考取有关技术等级证书。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英语应用能力AB级证书、全国导游资格证书、德国F+U宾馆与餐饮专业培训证书等。社会用人制度对于教育实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并与国际接轨,20xx年至今,我系成功组织18名学生到德国F+U职业继续教育机构接受高层次的专业技能培训和企业贸易管理培训;20xx年10月派出数名学生到新加坡著名西餐连锁集团实习,学生均可获得相应的培训证书,既拓展了就业渠道,又为提高我院的形象、塑造国际酒店和旅游业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获取跨行业的职业技能证书,如营销员证书等多行业资格证书。“多证书”教育的实施是行之有效的。
(二)构建多样化的校内教学组织形式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
在要求旅游管理学生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强调本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无论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都应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实际应用为重点。几年来我们加强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及用人单位的评价反馈意见,并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求职的需要。具体包括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个方面:
1.课堂实践在多次的教研会议上,我们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主要的教学目标关注在学生是否有收获的基础之上,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