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必备15篇)(第18页)

本文共计4210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而通识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其培养内容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6中国的通识教育总体来看没有达到目的,这是造成大学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4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探究学习。其一,长期以来,大学教育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系统的训练。其二,大学难以为工商专业提供专门的实践平台,而目前高校和企业缺乏联系,难以通过企业管理实践开展探究学习,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囫囵吞枣,缺乏由感性向理性升华的过程。然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未来面对的大多是企业、政府等部门中非程序化决策问题更需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特色教育探析

  根据上述问题分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教育。

  1强化外语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外语教师的师资水平,改革外语的考试考核办法,营造外语交际和外语写作等强化外语应用能力的的良好学习氛围。

  2.重视试验课程。建立专门实验室编写专门的试验教林保证试验课时,配备专门实验课教师提高实验课的质量严格实验课的考试考查制度。

  3.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李曼丽[6]给出了中国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政策建议,我们认为,除此之外,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是面向人、事务的管理,其专业课中就包含有通识教育内容,管理心理学、管理沟通、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成长、变革管理、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7](P56~ffi)等因此专业课和通识教育课程能够有机地融合,需要研究的是,考虑二者融合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地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的教材如何改革使二者互为补充从而强化通识教育,为学生打下广博的通识基础使之成为高级管理人才。

  4改革教学方法。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高级管理人才,因此必须从教学方法上改革以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具体包括:第1转变教师学生角色。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努力改变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现状使学生占主导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甩创造多种机会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第二,开展探究学习。

  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适合于探究学习,我们面临的问题大多来自于实践且具有非程序化问题的特点,这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差异性,显然,仅限于课堂讲授的知识远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要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使用己学知识、获取新的知识、灵活应用各种知识。第三,小组团队学习。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考评单位小组内互助合作小组间竞争合作。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团队精神。

  5.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实际通过税收政策及行政管理手段,引导、鼓励企业为高校捐资、提供试验实习基地鼓励“定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大学自身的优势资源,培养专业特色。每所大学都有其特色和优势,将这些优势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可以形成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例如,有些理工科院校,在理工上有办学优势,可以将工商管理与之结合,目前己有高校吸收理工科的大三、大四学生进入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这样,学生成为具有理工和工商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深受企业欢迎。结合区域实际发挥区位优势。每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不同,面临的管理问题也不相同,这一方面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特色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一方面为工商管理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例如在沿海地区,贸易和对外加工是其优势产业,那么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必须懂得对外贸易政策和法规。

  四、结语

  特色教育是解决中国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趋同化”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建议从试验课程改革、外语应用能力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教学方法改革、鼓励企业参与大学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设计、专业特色培养等方面开展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教育。对于具体高校这些方法尚需进一步具体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