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建筑学论文 > 正文

项目管理的论文(第6页)

本文共计4411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据统计,我国粮食、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和20%—25%,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农产品流通效率低,流通成本高,终端市场价格高。然而,西方国家农产品流通损耗率普遍低于5%,美国、日本仅有1%-3%,究其原因,发达国家建有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与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现阶段,江苏省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农业转型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影响农业发展的瓶颈主要在流通领域,发展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是解决大市场与小生产矛盾的重要举措。因此,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就要从农产品产地采摘开始,在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农产品始终保持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农产品质量、减少损耗。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需求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冷链物流人才需求现状。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人才需求呈井喷之势。然而,我国物流教育和物流相关专业起步才十多年,仅3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就业定位于第三方物流公司、制造企业或流通企业物流部门,专业课程以仓储与配送、运输管理、国际物流与货代、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物流信息等通用课程为主,专业特色不明。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飞速发展,总体高于全国水平,形成了以优质和特色农产品为基础,农业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区域性冷链物流企业为载体的发展格局,但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几乎空白,冷链物流运作水平较低。现农产品冷链物流从业人员主要是从普通物流企业、农业生产与经营企业转行而来,由于企业资金紧张及重视程度不够,又忽视对此类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他们对农产品冷链运作特性不熟悉,操作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产品损耗仍很高。社会需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主要包括技术和作业型人才及管理和规划型人才。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1)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处于摸索阶段20xx年,全国从事农产品冷链培训的社会机构寥寥无几,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农产品冷链方向的高等院校总数不足10家,专业定位主要有农产品物流和热带农产品物流。高等院校课程体系主要以物流管理专业通用课程为主,简单增加2-3门农产品专业课程,如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实务、农产品加工与包装等;冷链物流实践学习仍使用物流管理实习和实训条件,加强物流通用能力培养,较少涉及冷链各环节的运营与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冷链理论认知、技能和素质提升有限,高等院校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2)冷链物流从业人员运作与管理水平不高。现阶段,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企业物流从业人员缺少应有的冷链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他们不精通冷库、保鲜库及冷藏车的使用,不能对农产品进行规范的预冷、冷却冷冻贮藏及运输,不能有效地在低温环境下完成农产品的分拣、流通加工等活动,最终将农产品送入零售环节的低温冷藏设备中;同时企业冷链物流从业人员不能对整个冷链的多环节进行有效把控。我国本土与外资冷链企业中能精通冷链物流运作与管理的人员一般都有海外工作经历,本土高校毕业生很少。(3)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知识缺乏。农产品冷链物流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首先,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熟悉制冷技术中用到的氨、氟利昂和四氟乙烷等产品特性。其次,冷库里有压缩机等设施设备,从业人员需要有一定的电学、机械学知识,熟悉设备的结构与原理,能进行使用和维修。再次,他们需要掌握食品结构与保鲜工艺知识,进行农产品预冷和养护。最后,还需要具备仓储管理知识,精通仓储现场管理和作业流程。农产品冷链物流课程涉及的学科门类和领域比较广,但我国从业者相关知识严重缺乏。

  三、高职院校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关键要素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涉农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可放弃走大而全路线,将专业建设定位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方向。专业需要适应现代物流业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培养的学生能在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生鲜连锁超市、冷链物流企业从事如下工作:农产品收发、分拣、理货、运输、仓储和项目管理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冷链综合能力为核心。教学过程中重视冷链物流技术与冷链运营管理,以冷链物流运作模块为任务单元,结合岗位职责要求,积极开发课程教学模块;教学活动组织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教师引导作用,培养适应新形势的.第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冷链物流人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