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初等教育的论文15篇(第10页)

本文共计471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在徐力杀母事件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徐母即使用呈现性惩罚又使用移去性惩罚。此外,我认为徐母在狠揍徐力的過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强化,当徐力因为被揍而学习便强化了徐母日后继续打徐力的行为,如此恶性循环之下才会引发徐力杀母事件。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在一项研究父母对子女反社会行为的影响中,研究者采用纵向研究发现,子女的反社会行为与父母的反社会行为呈显著的联系。那我是否可以推论出徐力是在徐母揍人的行为过程中观察习得的呢?

  无可否认,惩罚在教育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慈母多败儿”的典故中便是因为慈母在儿子偷东西时没有使用惩罚,所偷之物变成强化物,最后因为成为无恶不作的强盗而被官府抓到并判死刑。但只使用惩罚显然也是不行的,因为其实很多学习者并不知道什么行为对而什么行为错,作为引导者应该引导学生做正确的事,而不仅仅只是惩罚。

  七、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xx战略规划对教育信息化有了深刻的分析。华中师范大学杨宗凯表示互联网也将会联合到未来的教育模式中。他提出信息化背景将有三大改变,分别为教育内容多元化、学习的物理环境以及教师转换成学习组织者。此外,研究者表明视频公开课在通识教育中分别使用不同的教育模式将取得三种不同的效果。结果表示,“翻转课堂式”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呈正相关;“课堂嵌入式”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情感;“课后扩充”在适用于提高动作技能。

  未来教育将逐渐信息化,教师也转换成学习组织者,因此并不能只使用传统行为主义的行为塑造。教师应通过行为主义的方式建立学生的学习模式,后慢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对学习进行强化,最后再慢慢地退出成为为学生提供资源和解答问题的学习指导者。在未来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将从“教师为主”的传统教育慢慢转化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郑旭东,郑伦楚,操阳.视频公开课在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以“学习心理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xx,(09):27-32.

  [2]周薇.赏罚与教育——现代学习心理学赏罚观的启示[J].大理学院学报,20xx,(05):58-60.

  [3]冯艳丹.行为塑造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中的探索[J].经验交流,20xx,(01).

  [4]董生亮.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的实施研究[J].科教纵横,20xx,(09):30.

  [5]尹捷.行为学习理论的适用价值[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xx,(05):75-77.

初等教育的论文7

  一、对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学科是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是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的基地,是服务社会和传承创新文化思想的平台。学科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四大职能能否充分发挥。历史原因所致,全国初等教育院系学科

  建设起步都比较晚,主攻方向亦不够清晰。小学教育专业设立伊始,初等教育院系还来不及思考学科建设的诸多问题。十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回过头来试图厘清专业发展脉络的时候,愈来愈感悟到学科建设的任务已迫在眉睫。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支撑

  学科与专业在高等教育体系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科建设所追求的目标是知识的发现与创新,学科建设的水平是用本学科科学研究的成果来衡量的,而专业则以人才培养为己任,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在质量、数量上的需求。专业以学科为依托,学科以专业为基地。有时某个学科下设若干个专业,有时某个专业又需要多个学科的支撑,“小学教育”即为多学科支撑的专业。专业对于学科的依托性集中体现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与研究的基地,也包括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课程教学内容等。从人类的认识活动来看,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把社会实践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体系,才有可能进行各专业的教学,在这个意义上说,学科是“源”,专业是“ 流”,所以不能只在“ 专业建设”的层面谈“专业建设”,不能只在“人才培养”的层面谈“人才培养质量”。就人才培养质量而言,学生的发展潜力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建设的成效,而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知识的转化程度(知识的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的转化)是由专业建设的成效决定的。如何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潜力和岗位的适应能力,既与专业建设中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有关,又与学科发展中学术成果转化为专业建设的有效资源密切关联。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