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探究语域理论与语篇翻译(第2页)

本文共计445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语式是指语篇信息以何种方式进行传播,可以把翻译划分为口译、笔译以及影视配音和字幕。语篇语式的不同也要求作者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手段,例如在口译过程中,译员的工作主要是理解源文本、记忆其大意、转述其内涵。因此,译者首先要听懂表达思想内容的源语言,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出易于理解的新句。

  (3)原文:朱家角即因利乘便,蔚然兴盛,一跃成为商贾云集、烟火千家的贸易集镇。

  译文:Zhujiajiao took advantage of shanghai's development to flourish into a market town thronged with merchants from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among many households of residents.(选自《2008年3月上海市级口译真题及答案》)

  这段文字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四字词语较多,但在口译中,要在有限时间内译出文本内容,需要忘记原有文本的组织结构,抓其要义。和原文相比,译文中的信息更加简单,如“蔚然兴盛,一跃成为商贾云集、烟火千家的贸易集镇”,只炼其要义,译成“flourish into a market town thronged with merchants from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千家烟火”更是译成“many households of residents”。虽然少了中国四字词语的文化韵味,选择了一些简单词,但这有利于在有限时间内传达意义。

  口译有它需要注意的地方,不同语式又有一些要求,如在书面语体翻译中语言较正式,译文需要尽量与源语保持一致,达到功能对等。

  (4)文本:腹中空泛,思想一片苍白,故无言可发,这是沉默。

  译文:An empty head or a blank mind which leads to speechlessness—that is silence.(申雨平《沉默》:http://www.docin.com/p-304853782.html)

  这一句非常短,但却能很好地体现笔译要点。译者除了要传达基本意思外,还应多方思量,充分了解两种语言的特点,做到恰当转换。这是一种书面文体,中文主谓结构多,因而谓语多、动词多,仅这一句就有四个。译成英文时这样的结构不可以照搬,译文选用了名词短语,后面由“that”总括,句子结构严谨,不像译成四字结构那样短促。

  (三)不同语旨的语篇翻译

  语旨指参与讲话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包括它们的社会地位及说话者的态度和想要实施的意图等,体现在语篇中就是语篇基调。语篇基调可分为四个相互交错的层面:正式程度、礼貌程度、无人称程度和可接受程度。“正式程度体现在词汇和句式上;礼貌程度指交际参与者社会距离的远近,主要体现在称谓上;无人称性指作者避免提及本人的行文方式,如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可接受性指作者认为与读者共享知识的多少,共享知识越多,文中所含语境信息就越少。”(李运兴,2001:88)

  一般来说,原文中的基调是固有的,即使在翻译活动中,译者也没有权利将正式的言语变为随意的交谈。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弄清源语语篇作者企图与其读者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交际关系,才能译出出色的译本,很好地再现这一关系。   读者群是动态的,读者的年龄是在变化的,读者所处的时代也在变化中。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读者群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读者群对翻译作品的要求、理解力及接受力也在不断发展。译者应该根据不同读者群,译出不同版本。以下就是在不同年代、不同读者群中《论语》的两个译本:

  (5)文本:颜渊问仁。

  辜鸿铭译本:A disciple of Confucius,the favorite Yen Hui,enquired what constituted a life.(Ku Hung-Ming,1898:91)

  威利译本:Yen Hui asked about Godness.( Arthur Waley,1998:87)

  辜译本出版于19世纪末,那时的中国经济薄弱,文化处于弱势,西方人大多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在辜译本里,地名、人名用的都是西方人熟知的。如所选文本,把“颜回”译成“a disciple of Confucius”,辜在其英译《论语》序中这样说:“为了尽可能地消除英国读者的陌生和古怪感,只要可行,我们都尽量去掉所有那些中国的专有名称。”威利译本出版于20世纪末,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威名远扬”,目标语读者对源语言文化的了解增加,因此,威利在翻译过程中更多的是传播中国文化,所以在翻译中保留了中国本土化成分。“Yen Hui”对“颜回”的表达,很能说明问题。

  三、结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