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工商管理的论文(第7页)

本文共计4280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李卓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J].河南教育(高教),20xx(4).

  [4]谢芳.信息化条件下的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改革思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s1):18-18.

工商管理的论文(第7页)5

  随着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立,山西省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从学生就业需求、市场用人两方面需求出发,研究综改期山西省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山西省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引言

  当前,山西省正处于经济转型综改的关键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强化市场主体地位的同时,对人才需求也提出新的要求。首先,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来说,就业难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许多用人单位却很难找到适合的管理人才。其主要原因是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山西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需求。其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校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学生的就业需求出发,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现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高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但都未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从学生及企业需求调查问卷反映,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弊端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创新能力等方面。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目前,设置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基本趋同。通过调查,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明。从管理层次定位来看,有45.7%的学生认为培养高层管理者。从人才知识与能力的定位来看,认为应培养以理论研究的高级人才约占40.2%。从对用人单位的定位来看,有41%的同学认为企事业单位均可,这也说明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对所学的专业以及能力定位不明。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然而。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学校的课程设置过于侧重理论,对实践型的课程不够重视;有些课程太过专业,理论性太强,不具有实用性。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的比例超出学生预期,很多学生认为公共选修课比例也偏大。对于课程关联性,超过一半学生认为联系一般,说明各个课程不能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来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相对薄弱

  在对企业需求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期望最大。本科教育中,实践性教学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也没有形成一整套体系。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教学观念,实践经验较少。另外,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少且质量不高。很多学校对实训基地的管理不规范,很多实训基地是名不符实,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本科院校尚未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缺失和不完善,造成了无法对教学成果和水平进行准确判断,极大的挫伤了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四)缺乏创新能力培养

  在对企业对人才需求的问卷调查中,许多用人单位认为应聘的应届生中缺乏创新思想及能力。在现在教学中,虽然多种教学方法被采用,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但是由于教师的主导地位依旧没有太大的变化,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的想法得不到好的培养。在对学生的评价上,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不能反映学生的各种能力,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激发。

  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综合考虑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办学条件、教师、学生及地区差异等实际情况。高校要培养出工商管理类专业合格的人才就要有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且需要根据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和自身的条件不断的改进完善。

  (一)明确培养目标的定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