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的论文(第4页)
本文共计4280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作用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它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组织的各类有益活动,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续,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高校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优势
1.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构建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是将专业深度与广度有机结合,拓宽专业适应面的关键环节。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通常是大类招生,入学后两年内仍要再细化专业进行学习。课堂教学学时有限,只能向学生讲授该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核心专业知识,而专业知识是与时俱进、动态变化的,因此,仅利用第一课堂的时间是不够的,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设第二课堂,补充、延伸第一课堂的学习,将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2.教学组织灵活。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方式是“一对多”的教师讲授,教授内容以理论为主,即便涉及到实践学生也较难主动参与。而第二课堂以学生个体、团队等多形态存在,可以根据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较好地实现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多重互动与交流,使学生获得更加真切的体验。
3.第二课堂能够营造健康向上的学科氛围。紧贴专业知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课下也能够接受专业知识的熏陶,这样就能形成良好的学科氛围,使学生较快和积极地融入专业学习中。
4.资源整合的广泛性。与第一课堂教学不同,第二课堂不分校内校外,让学生在广泛的实践活动中锻炼能力、领悟人生。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大学生广泛地参与社会工作,可以同时兼顾理论与实践,不受时空的限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统一起来,边学习边实践,效果要比在“第一课堂”上更为有效,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第二课堂是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通过有目的`地开辟第二课堂,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引导作用,有利于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鉴于应用型人才所从事工作的社会性和综合性特点,从素质结构来说,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还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包括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心理成熟度等。第二课堂提倡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生可以是某个项目的执行者,也可以是某个项目的组织者、管理者甚至创造者,从而使自己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锻炼了工商管理类学生团队合作、组织协调能力。通过第二课堂开展的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主动性。学生从第二课堂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参与进去,取得的成绩既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同学和老师对其劳动和能力的一种认可,必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另外,在第二课堂中将学生视为社会人,让学生有机会与社会接触,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书本以外的知识与经验,提高社会沟通能力和适应性,这对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人际交往和社会认识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如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都从不同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构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举措
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从第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活动内容安排、师资及学校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评价和激励制度设计等方面全面考虑。
(一)重新定位第二课堂
在人才培养上对第二课堂进行重新定位,把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将二者紧密结合,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同时应密切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大配合力度,从而形成合力。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既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从这个层面讲,专业指导教师(包括社会兼职导师)和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一方面,老师需要结合学生和专业实际,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到第二课堂建设中去;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第二课堂主体,需要重视和积极参与,才能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