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第19页)

201 次下载 23 页 40172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1.2人际交往有障碍 卫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一些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上不能独立和自理,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贫困的学生,面对家庭富裕的同学羡慕、嫉妒,产生自卑逆反的不良心理反应[2]。卫校学生幼稚,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善于幻想,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出现种种心理障碍,不能妥善处理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与异性交往中,缺乏勇气,不愿交往或不屑交往,缺乏宽厚包容的态度。

  1.1.3人生观消极落后 卫校学生生活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不能正确对待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思想活跃而混乱,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感到困惑产生心理矛盾和压力,或盲目乐观,或无所适从,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的取向,消极落后,缺乏热情,他们生理发育趋于成熟[3],心理发育滞后,有的因为相貌不佳而深感痛苦,有的`因失恋导致心理压力过大,有的因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心理压抑。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对毕业动向感到困惑,对未来的发展感到焦虑,阻碍了积极乐观人生观的形成。

  1.2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2.1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心理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员过分溺爱孩子,孩子的心理难以达到成熟状态,难以立足于社会,父母选择孩子上卫校,是一种无奈之举,孩子学习成绩差,有些家长会心灰意冷,对孩子关心少,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创造了孩子的生命,却忽略了塑造孩子的心灵,在孩子教育方面重智力轻心理,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十分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没有足够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少父母不懂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中等卫校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发育滞后,影响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1.2.2学校教育的忽视 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力度不够,没有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政教处,班主任各自为营,没有协同教育,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枯燥的说教[4],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有些学校把学生的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过分关注升学率,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因中考的挫折而感到前途渺茫,学生按照家长的意愿选择了卫校,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转变成职业教育,学生直接面临职业的选择,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再加上社会对卫校的偏见,认为卫校的学生不如大学生优秀,就业遭遇歧视,社会舆论对卫校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一些学生自暴自弃,心里叛逆,学习上不努力,身处这样的环境,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求职择业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5]。

  1.2.3自我认识的片面 学生的自我认识存在误区,初中阶段,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被忽视,自我认为不够优秀,遇到困难轻易放弃,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同时,卫校学生正处在心理的成熟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社会阅历不断丰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尊心,有些学生只要求权力,不愿意尽义务,只要求被人爱却不懂得爱别人,当心理目标与现实出现矛盾时,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强烈的表现欲和虚荣心,导致蛮横无礼,有意与家长教师对抗,卫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迅速成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独立,模仿新鲜事物,却又不具备足够的社会经验,极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重大影响。

  2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措施

  2.1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卫校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特殊时期,中考的失败,很多人无奈的进入卫校学习,卫校学生处在情感发展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自尊心强,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社会有责任感。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绪表现和情感发展,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是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形成健康健全人格的保障,积极向上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卫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要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结合卫校特点,合理拓展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情感教育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社会,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健全的人格,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形成高贵品质和敬岗爱业的职业操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为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