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第23页)

200 次下载 23 页 40172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桂西南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状况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立足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对作为整体的家庭进行心理环境的考察对象一、同时又将传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作为教育主体的家长和长者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考察对象二;最后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被教育者作为考察的对象三。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相结合的自编问卷调查法,主要针对百色地区各区县共202人的中学生进行了分层抽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按照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渠道,主要包括政府类、社会公益类、学校开展类三个层次,分别针对家庭成员中的不同人群进行调查了解,用以验证本次研究中施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否存在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低于被教育者。第二部分,主要是了解当前被调查者所处的家庭环境下,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在不健康心理水平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援助情况,如援助者主要是由谁完成,援助者的文化水平,援助效果等。第三部分为开放式问答题,主要调查心理健康教育的施行者的手段有哪些?主要用于了解其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问题。

  (二)研究结果

  1.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主要为14-21岁的初高中学生,民族主要有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从调查的初步结果来看,总体男生比例高于女生比,初中阶段壮族、瑶族学生居多。主要涉及到了百色地区12个县和1个区,以及区外的城镇乡村。2.接受过相关机构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无论是全体家庭成员,还是父母或者是自己,政府类和社会公益类的心理健康教育援助比例均处于最高,其中所有成员未接受过政府类的和社会公益类援助分别都为91.6%,而父母在此两类的情况下,则是政府类未接受过的有84.7%,社会公益类未接受过89.1%,相比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被教育者而言,他们所占的比例却相对较少,但相比于接收过援助的比例也相当高。3.家庭环境对于被调查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按照心理健康判断标准:病程、会功能受损情况、痛苦程度,对被调查者进行初步筛选,了解家庭环境中个体的心理健康情况。在被调查中发现有69.8%的人认为家庭环境影响了其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数据分析,由表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存在一般心理健康问题,具体病程在三个月以下的有91.6%,社会功能受损的有75.7%,痛苦程度91.6%;而其余被调查者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具体情况如表所示。4.家庭成员心理健康援助情况。在被调者中,75.7%的接受到了家庭成员的帮助,且多数帮助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后期的第三部分分析情况来看,这种有效的帮助却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特点。

  四、总结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边远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地区,开展情况不容乐观。作为政府机构应当投入更多的资源,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积极开展政府赞助的公益机构,如各区县的团市委,社会青少年公益帮扶平台,积极开展社区,乡村等公益讲座活动,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术;作为教育类学校机构,应当担任起重要的建设桥梁作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扶课程和辅导活动的建设,开展高校与中学对口心理健康教育帮扶工作。政府应当鼓励社会心理健康公益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同时对于各类组织机构进行登记注册,进行管控。

  参考文献:

  [1]史永超.初中生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叶一舵.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23-128.

  [3]余凤红.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J].教育探索,2010,(9):137-138.

  [4]戴新利.农村中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85-87.

  [5]徐卫良,家庭心,应湘,李长虹,李鸥.城市中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58-6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