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发展论文(第8页)
88 次下载 27 页 48219 字【 字体:大 中 小 】
4、改善土地利用,扩大碳汇潜力
通过深入挖掘碳汇的作用能够显著的增加对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吸收进而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一般来说可以通过碳替代、保护现有碳贮存以及增加碳库贮量等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草地、耕地以及森林等区域的碳汇量。首先是草地碳汇,通过开垦新草地以及保护原有草地等方式能够有效的控制与提高草地的碳汇。详细来说既可以实行退化草地恢复、人工种草、围封草场以及降低放牧密度等方式,也可以实行引入优良牧草、轮牧与围栏养殖等方式维持与增加草原碳汇。其次是耕地碳汇。一般情况下地球生态碳库中活跃度最高的就是耕地碳汇。我国整体的有机碳含量普遍不高,平均在0.5%到0.8%左右,与欧洲耕地中的超过1.5%、美国土壤中超过2.6%的碳汇含量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有效的提升我国目前耕地中碳的储量。最后是森林碳汇。森林碳汇平均一年能够增加1.5亿t的碳,因此森林碳汇也是目前效率最高的固碳手段。与此同时,适当的延长森林的轮伐周期、建立农林一体化的生态系统、对已经退化的森林系统进行恢复创造以及植树造林等方式都能有显著的提升森林碳汇。此外,还可以重复利用木材产品、进行深加工处理、使用耐用度较高的木制产品以及使用沼气等新兴能源能够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木材使用,进而有效的增加森林的碳汇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优化能源结构、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创新发展模式等方式有效的促进我国的低碳经济绿色发展道路走得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夏劲.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
[2]刘少华,夏悦瑶,LIUShao-Hua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xx(3).
低碳经济的发展论文(第8页)6
低碳经济的内涵是指能源被高效利用、清洁利用和低碳或无碳能源开发,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财政、税收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杠杆,在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进程中应该有所作为。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但却是建立在巨大的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和污染的基础上的,与环境的矛盾非常突出,CO2排放量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能源消耗水平高出日本24%;水泥、合成氨、纲等产品的能耗水平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出20%以上,经济发展的能源瓶颈凸显,环境承受力已达到一定的限度。在日益严峻的国内资源形势下,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外部环境要求我国节能减排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大。我国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助推了全球能源需求总量的上升,石油和一些初级金属产品的消耗量占世界消耗总量的比例较大,引起了国际上一些国家的不满。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我国在能源和环境问题上的国际压力正不断增加,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此外,在20xx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已下定决心,即到20xx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xx年下降40%—45%。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大规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上述目标的必然选择。
二、当前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缺陷
1.财政投入总量不足,使用效率不高
我国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上财政投入总量较为不足,与国外有一定差距。当前我国财政用于环境保护的投入占GDP的比重还不到1%,而据有关统计,20世纪70年代时,一些发达国家用于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就已经占到GDP的1%—2%。而且其财政投入中的大部分投资用于老旧企业的技术改造和高新科技项目的开发上,对于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方面的投资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究其原因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直都没有列入国家财政支出政策的重点,没有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较低的财政环保投入水平使得控制污染的'力度较为薄弱,工作未能落到实处。不仅节能减排财政资金投入量有限,而且在使用中还存在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得财政投入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上力度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