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发展论文(第14页)
88 次下载 27 页 48219 字【 字体:大 中 小 】
经济和产业的低碳化从根本上取决于科技的创新进步和技术在生产领域的运用,《京都议定书》基于这个认识,在初期并未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碳排放限制指标,并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碳技术援助。低碳经济的核心是相关联的产业链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清洁能源、绿色建筑和新能源汽车等的消费产品。利用科技研发对第二产业部门中的高碳行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也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以技术为先导发展低碳经济,从能源使用的源头的技术创新,可以实现从研发阶段到终端产品的整个产业链的低能耗。以基于技术革新的能源多元化来淘汰落后产能,可以逐步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改变能源现状的结构性缺陷,确保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使产业结构转型更加顺利和高效。
(三)教育服务业通过培养人力资本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不论是科技降碳、产业降碳、还是低碳化生活,归根结底都是依靠人运作整个流程,最终达到低碳化生产生活的'目的。我国经济、社会、产业的低碳化发展必须有与之相应的低碳教育体系,一方面树立人民的低碳理念,通过理念的普及和低碳基础设施建设的跟进来普及、带动生活方式的真正低碳化;另一方面利用高等教育来培养低碳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开发低碳技术,提高高新科技的实际应用能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种业已形成的社会经济模式必定有其内生的与之相配合的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标准,一种社会经济模式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媒介作用,通过教育使劳动者形成“低碳意识”,拥有“低碳素质”是社会经济模式发展的人力资源的“软资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特性与绿色低碳相悖,社会环境中的低碳教育可以通过在全社会持续倡导低碳消费行为来引导;从九年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抓起向灌输低碳观念是可以改变一代人价值观的教育工程。
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相关科研的发展为低碳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唯有发挥教育产业的经济功能,使高校成为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第一平台,利用高等教育为低碳领域直接培养专业,人才和相关领域的人力资本。各个大学在专业设置上要兼顾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前景。如新兴的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环保技术专业都能直接培养高专业能力的低碳领域人才,为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人才基建,并提供人才争相竞技的场所。而各个高校所成立的低碳研究中心、低碳技术研究课题等,通过和著名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办学和试验基地,“高校研发―企业实验”成为一些低碳技术出炉运用的模式。
由此,教育服务业在产出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在基础教育阶段也即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着力为低碳经济塑造劳动者的低碳意识,普及低碳价值观;在人力资本形成的职业教育阶段着力为低碳经济培养专业对口的低碳行业人才,通过在劳动力身上凝结低碳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以及能力,使高等教育培养行业专属的人力资本,创造绿色就业。通过教育优化国家人才结构,是实现国家劳动力结构转型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先导。
低碳经济的发展论文(第14页)9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全球榜首,走低碳经济的道路,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全球环境合作的需要。我国也已明确了“20xx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xx年下降40%-45%”的目标,并将之带到了哥本哈根大会上。文章首先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着重分析了我国低碳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对策进行讨论。
引言:我们常说的低碳型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节约型经济,它是在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一种新的技术创新,这种新的科学技术,追求绿色,讲究低耗能,是一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模式。低碳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投入成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效益,增加其收入。同时,低碳型经济还能降低污染,对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改善全球气候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各个国家都在为解决气候问题而努力,这也是我们国家做出积极努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大家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配合政府的工作,为实现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