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建筑学论文 > 正文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精选12篇)(第10页)

262 次下载 21 页 37363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生产实习新模式与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联系

  生产实习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我校生产实习的安排与设置正是以这一目标为指导,通过生产实习的实践过程,一方面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梳理与回顾,另一方面,可有效地将相对孤立的专业知识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的认知水平由点及面,从宏观方面加深对本专业的认知。

  由图1可以看出,专业生产实习将本专业设置的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课程实验孤立的操作系统的串联在一起,使学生的视野由实验的高度上升到生产的高度,这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事生产、研发、深造等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基础。

  (三)生产实习模式的后续探索

  后续,我校将继续完善和提升生产实习平台的硬件设施,首先,购置不同类型的发酵罐,包括通风搅拌式发酵罐、气升式发酵罐、鼓泡塔式反应器等,满足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发酵需求;另外,在发酵菌种的选择方面,在常规微生物的基础上,拓展到植物悬浮细胞、丝状细胞等,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在下游操作方面,继续拓宽单元操作的范围,建立起更加全面的实习平台。此外,后续将探索将教师的科研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模式[3,4],在教师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将其扩展到生产过程,应用该平台,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在保障生产实习效果的同时,使学生与科学前沿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

  四、结语

  在包括生物工程专业在内的工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加强对综合性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生产实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生产性思维,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整体认知水平。通过采用新的生产实习模式,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动手机会得到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创新能力强、创业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提高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保障。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 篇7

  “生物工程专业分析”是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工具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并且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或生产技术工作必须掌握和具备的技能。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和湖北省品牌专业,如何根据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特色合理构筑理论和实践知识结构,为学生今后继续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本课程的重难点。笔者对“生物工程专业分析”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希望能与同行老师进行有益的交流探讨,提高教学质量。

  一、精选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分析内容繁杂,包括各种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的原理及应用。根据生物工程专业分析课程特点及我校多年教学科研经验,将生物工程专业分析大纲分为13个章节:第一章,生物工程专业分析概述,包括物理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方法的概述,样品的采集、制备、保存和预处理,样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等内容,讲解力求深入浅出,联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章,物理检测法,包括密度与相对密度法、折光法与旋光法原理介绍,讲解旋光检测法时利用动画效果能使学生更快更直接地理解旋光检测原理。第三章,水分的测定方法,包括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讲解时注意比较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第四章,酸类物质的测定,内容包括总酸度的测定、挥发酸的测定、pH的测定,其中有机酸的分离与测定做简单讲解引导学生自学。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测定,重点讲解还原糖的测定,比较碱性铜盐法、高锰酸钾滴定法、萨氏法三种方法原理及适用范围的异同。总糖、淀粉、纤维、果胶物质的测定做简单讲解。第六章,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测定,本章重点讲解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及应用,介绍蛋白质快速测定法(双缩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染料结合法、水杨酸比色法)的原理,简单介绍氨基酸分离与测定的原理。第七章,脂类的测定,内容包括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氯仿—甲醇提取法、罗紫-哥特里法、巴布科克法和盖勃法,讲解时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应用原理[1,2]。第八章,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法,重点讲解紫外吸收光谱基本原理,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第九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内容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操作条件选择与应用。第十章,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内容包括红外光谱基本原理,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红外光谱仪,红外图谱解析,激光拉曼光谱,其中红外图谱解析及激光拉曼光谱做简单介绍引导学生自学。第十一章,质谱分析法,本章重点讲解质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质谱仪,介绍离子峰的主要类型与有机分子裂解类型,引导学生自学质谱图与结构解析,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第十二章,气相色谱分析法,内容包括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气相色谱固定相及其选择,气相色谱检测器,分离与操作条件选择,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应用与毛细管色谱法,重点讲解气相色谱原理及应用,毛细管色谱法引导学生自学。第十三章,高效液相色谱法,内容包括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及特点,主要分离类型,固定相与流动相,影响分离的因素与操作条件选择,离子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其中离子色谱法与超临界流体色谱做简单介绍[3]。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生物工程分析中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某种成分的检测往往有多种方法,因此分析方法的选择是本课程贯穿始终的.内容,教学中应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