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第3页)

117 次下载 19 页 35036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在信息时代,知识储量迅速增加,网络上的各种习题铺天盖地,市面上辅导书层出不穷。如何选择习题进行有效教学成为教师关心的话题。为了让学生从浩瀚的题海中摆脱出来,教师要站在科学方法论的理论高度研究各种题型,分类概括,精选典型例题和习题。在教学中,我把化学计算题型进行分类,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含杂质的计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前面几种是基础题,最后一种是提高题。学生对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中一个重要的量溶液的质量很难理解。我又将它分为两类,反应前溶液的质量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在学生多次错误尝试中,逐渐减少错误,最后寻找出正确的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一般方法。教师选择精典题目是一项复杂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它关系到学生逻辑思维、整体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训练。

  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身边熟视无睹的物品就是我们化学用品。路边的小石子、废弃的铁铜、厨房里的油盐酱醋、家庭中的汽水、蜡烛等都能为化学所用。教师根据农村学校教学设备简陋、教学仪器不健全,从校外广阔的自然资源寻找化学药品和替代品,弥补教师想让学生做的实验不能做的遗憾。

  三、从做中学,渗透科学教育方法

  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提出“从做中学”,他认为“从做中学”是学与做的结合,是知与行的结合。中国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是对杜威的继承和改造。现在开展的“做中学”与杜威的“做中学”有所区别。他所提出的“做中学”是基于生物本能要求的一种活动,给儿童提供一定的材料,让儿童毫无目的地去“做”。现在的“做中学”是以国际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夏帕克的亲身经验为依托,经过美国、法国多年的试点、验证,得到较好效果而受到肯定之后,才被我们国家引入的。我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灵活地安排学习内容。

  (一)课前准备要充足

  教师选取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运用的材料大多来源于生活,教师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为实验提供学生无法自备的实验仪器、化学药品,尽可能的给所有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二)创设情境激趣

  当我展示一瓶气体时,介绍这是一瓶氧气,学生半信半疑。怎样检验是不是氧气?请学生自己来操作实验。当带火星的木条在集气瓶中复燃时,学生都很惊奇,学习气氛很活跃,探究氧气的奥秘的热情高涨。设置有趣的实验,生动的故事等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

  教师要学会“忽悠”学生,不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水平,提出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出错。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记录下来,以便用实验来验证。如根据探究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探究铜变成铜锈的条件,由于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OH)CO],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作如下猜想:有铜、氧气,水时能不能生锈?有铜、水,二氧化碳时能不能生锈?有铜、二氧化碳、氧气时能不能生锈?有铜、氧气、水、二氧化碳能不能生锈?添加盐酸又怎么样?添加食盐又怎么样?这样丝丝入扣、层层深入,合理猜想。

  (四)相互合作,验证假设

  当学生提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后,要引导学生积极设计实验方法。要让学生先明确实验目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再根据已学的知识、收集的资料进行思维,在此基础上,再帮助学生修改、选择或综合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案。学生相互间配合,完成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五)表达与交流

  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间的交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面前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鼓励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可大胆提出质疑,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教师再结合学生们的观点,把一些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科学概念进行简单的概括和小结,并将学生们提出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第3页)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