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开题报告 > 正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第3页)

本文共计177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力系统中仿真的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无论实在计算潮流、稳定性分析、系统规划、事故分析,还是对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培训等方面,都离不开电力系统仿真,对于电力系统的仿真现在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主要针对电力系统电磁暂态及机电暂态分析的仿真,其主要由一些仿真软件来实现,如Matlab、PSASP、 EMTP、PSCAD、BPA等,这些软件具有强大的模块分析的功能,用程序模块实现电力系统装置各种可能的功能元件,在仿真时用图形操作将这些功能元件按被试装置的实际结构组成装置的软件框图,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结构和参数,对系统各种情况下稳定性及动态特性进行分析、研究[7,8,9,10,11].

  二、为物理操作方面的仿真,这种仿真技术在电力系统中主要分为三大块:电站仿真、电网仿真和变电站仿真,其主要是由仿真机来实现的。

  一般仿真机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仿真计算机、I/O接口系统和控制操作盘台。运行技术人员通过控制操作盘台上的模拟操作器、逻辑操作器或按钮、开关把手等进行所需的有关操作例如增加或降低某些设备的负荷,也可能是启动或停止某些设备。这些操作信号经过I/O接口的输入通道进入仿真计算机,仿真计算机按照输入值的变化,根据所编制的程序进行数学模型运算或逻辑判断,把运算和判断结果通过I/O接口输出通道送到控制操作盘台上的显示设备,显示出整个发电机组各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12],例如各参数点的压力、温度、流量、汽包水位、汽轮机转速、发电功率等,以及各个主、副设备的运转状态,如某设备正在运行中或处于停止状态等。

  仿真机一般用于电厂、变电站和电网调度运行操作人员的培训,且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仿真机的主要任务是培训运行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干部,使其熟悉掌握机组的全部操作,包括正常工况、异常工况和事故状态的操作与处理,以及自动控制系统投入运行和切除条件下的操作。其可以为学员创造一种身临其境、完全真实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为实现“学生中心,从做中学”提供了理想的条件[13,14,15].

  仿真机的应用主要有以下特点[16]:

  1、经济性

  在仿真机出现以前,电站机组的运行人员往往只能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机组的跟班操作,即“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才能获得对机组的操作与控制能力。而仿真机在实际投运后,极大地缩短了培训周期,减少了培训费用。同时增强了培训效果运行人员在培训的时段内,可以自由地操作控制虚拟的机组。能够予以各种运行设置,有练习机组突发事故的机会。它所带来的是机组运行的新概念与全新操作感受。

  2、安全性

  仿真机问世后,可以放心地在仿真机进行大量故障设置,针对事故的紧急排除,及早消除隐患。由于是软件操作,不存在任何的安全问题。在培训期间,运行人员的安全,可以给培训人员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提升培训效果,让运行人员在真正的事故中处理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这样,就为电站的运行安全增加安全系数。

  3、灵活性

  在实际运行的机组上进行运行人员的培训,一般都会受具体环境制约培训。而如今的培训阶段,教练员又可以依据相关的情况。例如运行人员的运行水平和机组的特性,合理地安排培训范围与培训内容。在培训课上,教练员能够方便的确定机组运路线、安排启停机、故障的预设置、仿真速度的调节、事故追忆的多次练习等。

  其缺点是只有二维画面,无法给使用者以真实的三维感觉;使用专用设备来实现物理仿真,导致了仿真培训系统的庞大、复杂及昂贵;仿真培训系统难以随真实系统的变化而变化等。

  三、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仿真培训系统

  虚拟现实(VR:VirtualReality)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崛起的一种实用技术,它是一种综合计算机图形技术、人工智能、仿真技术等多种学科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17,18,19,20,21].它由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各种传感器构成三维信息的人工环境--虚拟环境,以模拟方式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实时反映实体对象变化与相互作用的三维图像世界,在视、听、触等感知行为的逼真体验中,参与者可以直接探索虚拟对象在所处环境中的作用和变化,仿佛置身于一个虚拟的世界中[22,23,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