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发展策略论文(精选15篇)(第5页)

109 次下载 24 页 42006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2 广播媒体的当前的优势与劣势

  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一定范围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从传播信号看,只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简称广播;同时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简称电视。本文所提及的广播媒体特指“声音广播”。一般来讲,人们对于广播优势的列举主要包括:受众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等;劣势一般包括:转瞬即逝、顺序收听、不可保存、受语言限制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广播的特点已经不能这样概括。比如受众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这几个特点,新媒体同样具备这些优势甚至更胜一筹。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自媒体盛行、传播高效的时代,广播的特点已逐渐被重新定义。与新媒体相比,广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同时这也是广播不断发展所必须坚守的优势。

  (1)伴随性收听:在信息量巨大的今天,受众对于信息获取方式的选择越发多样,同时传播媒介的角色也更加趋于“附属”。受众不愿单一针对某一媒体投入全部精力,而是更多地选择伴随性接受,比如:开车的同时收听广播、上网的同时看电视、听音乐的同时看书、玩游戏的同时听广播或音乐等等。这使得广播的“伴随性收听”优势得以最大发挥。

  2.3 信息提炼与升华

  新媒体的出现使每个人都成了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博客、微博、SNS等等,形成了浩大的信息海洋,这其中更多的是毫无意义的无用信息,信息垃圾由此产生并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更多的时候,这些信息并不是我们主动去获得的,每当打开电脑或手机,铺天盖地的广告挂满了网页,我们观看太多的微博、网络视频却一无所获。这些信息垃圾严重占用了我们的时间、干扰了我们的思维。而传统的广播媒体对于信息的提炼有着丰富的经验,专业性频率、频道的设置,资深编辑、记者及制作团队的深度挖掘与报道大大避免了广播中信息垃圾的产生。

  2.4 虚假信息的规避

  新媒体独特的“网状--链式”传播方式迎合了当今受众的接受习惯,充分满足了大众的“猎奇”心理。在互联网和手机的发展中,为吸引眼球、获取点击率,虚假信息应运而生,同时有着媚俗化的趋势,正可谓谣言惑众。而广播媒体作为主流媒体,对于舆论的正确引导以及客观反映事实真相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也一直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5 固定受众

  与新媒体不同,广播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媒体,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国广播70年发展至今,在不同的年代都能够积累起一大批固定的、稳定的收听群体,比如司机、学生、军人等等,这是广播这一传统媒体稳固的阵地。

  2.6 特定的传播方式艺术形式造就不可取代的感染力

  广播自出现以来就一直拥有一大优势----感染力强。这是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势以及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艺术气质所造就的,包括“广播特写”、“广播剧”等等,这些与广播媒体依托并存的表现方式是当今新媒体独立提供的内容所无法挪用甚至取代的。

  2.7 广播媒体对新媒体的优势应用

  新媒体出现时间较短,虽然占据了技术上的优势,但还无“强势”可言。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而言,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与“威胁”,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才是上策。随着数字广播、网络微电台的推出,传统媒体的“反击战”似乎已经打响。经过上述分析,广播对新媒体技术的“取长”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多样化终端。终端多样化是新媒体的一大特点,台式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都已成为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有力载体。但这并不是新媒体独有的载体,传统广播媒体可对其加以利用,通过网络传输、手机制造商的信号接收装置的植入、研发单独或多用的媒体终端等方式可以扩大广播的传播范围,增加受众的选择方式。

  (2)全新“采、编、制作”技术应用:充分利用包括平板电脑、手机、无线网卡、网络热点等载体,完成采录、文编、传输、制作、发布等工作,大幅提高广播节目内容制播效率。

  (3)个性化分类的采用。细化广播节目的分类,根据人性化、个性化的关键词进行分类、检索,实现交互式传播。根据所需,为受众选择性推送,规避“信息垃圾”。

  (4)互动平台的引用。在广播媒体传播的同时,对微博、SNS、网络通讯、手机通讯工具加以利用,实现同步互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