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孔乙己》教学设计(精选13篇)(第16页)

79 次下载 25 页 38741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导入新课

  鲁迅的小说中,哪一篇最好?学生讨论,老师提供鲁迅本人意见:鲁迅先生有一位好朋友孙伏园,他也向鲁迅提过这个问题。鲁迅回答,他最喜欢《孔乙己》。原因是,“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作风。”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最喜欢的小说──《孔乙己》。(板书课题)这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请先看“预习提示”(指名朗读)。

  预习质疑

  1.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2.借助字词典和课文注释,自学生字词。

  3.孔乙己失踪了,鲁镇派出所要填写一份“失踪人口档案”(印发)。

  4.提出你的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

  课文阅读与研讨

  一、指名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研讨以下问题。

  1.本文题为“孔乙己”,前两段却不提孔乙己,是否离题?为什么?不写这一段可以吗?为什么?

  答案:不是离题。这是交代社会环境(板书)。小说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缺一不可。人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交代环境,是塑造人物之必需。

  2.本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答案:一种是“短衣帮”,他们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喝。另一种是“穿长衫的”,他们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这里一里一外,一坐一站,一贫一富,对比鲜明。用短衣和长衫区别两种人,具体形象,又为孔乙己的不伦不类埋下伏笔。

  板书:短衣──站,外,贫;长衫──坐,里,富。

  3.“大抵”是什么意思?查字词典,纠正课文注释之不足。

  答案:(1)大概

  (2)大都。

  这里应是“大都”,课文注释不准确。

  4.“我”是否鲁迅?“鲁镇”是否真实地名?为什么?

  答案:不是,因为本文是小说,其中人名、地名是虚构的。

  5.作者塑造“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答案:(1)“我”是孔乙己悲剧的见证人。这种第一人称写法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2)写“我”也是为塑造人物、突出主题服务──写“我”的“职务”实际上是表现掌柜对长衫主顾,惟恐伺候不周;对短衣帮则往酒里羼水,能欺就欺。人心如此势利冷酷,孔乙己的不幸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6.归纳:前三段为孔乙己出场作了哪些铺垫?

  答案:先交代环境,次交代职务的无聊,然后用“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引出。这样写,布局精巧,行文自然,衔接紧密。

  二、指名朗读“孔乙己出场”一段,研讨以下问题。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说明什么?

  答案:说明孔乙己的奇特身份:站着喝酒,说明他在经济上和短衣帮一样穷困;穿长衫,说明他总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势,虚荣心十足,自命清高。

  板书:站──穷困;长衫──自命清高。

  2.孔乙己的长衫“又脏又破,仿佛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有什么思想特征?

  答案:思想特征有二:一是四体不勤,好喝懒做;二是总想保持读书人的臭架子,在他看来,长衫再破,也是读书人的标志。

  板书:好喝懒做。

  3.孔乙己为什么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答案:和穿长衫一样,是炫耀读书人的身份,卖弄学问。说明他的迂腐。

  板书:迂腐。

  4.为什么别人问孔乙己“你当真识字吗”,他“不屑置辩”,而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答案:他识字,是毫无疑问的,也是他自傲的资本,所以“不屑置辩”。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中秀才,中举人,中进士,一步步爬上去。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这也是他最疼的一块疮疤,因此,每当触及到这一点,他便颓唐不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