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精选13篇)(第19页)
79 次下载 25 页 38741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六、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组织讨论。
巩固深化
1.归纳、记忆本课字、词、文学常识等知识要点。
2.完成课后练习。
3.叙述性说话练习:请按照下面的提纲,采用并列式结构,说明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
(1)穷困潦倒而又自命清高;
(2)好喝懒做,不会营生;
(3)心地善良;
(4)思想麻木。此题让中等以上学生完成。
4.议论性说话练习:请你以下面这句话为开头,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说说孔乙己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戕害,二是冷漠世情的摧残,三是自身性格的缺陷。此题由优秀生完成。
5.想像性小作文:假如孔乙己中举。(可以此导入《范进中举》)
课外活动
将《孔乙己》改编成小话剧剧本,设计好服装、道具、布景,再配以效果,然后排练演出。此题由特长生完成。
《孔乙己》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的:
1.了解写作背景;
2.步理清文章的脉络;
3.理解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4.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
5.分析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1,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小伙计在文中的作用。
教法与学法:
启发式,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孔乙己》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共收入了鲁迅的十四篇小说,主要是鲁迅1918至1922年的作品。请问:我们还学过他的哪些作品?
明确:《故乡》《社戏》。
二、时代背景:
《孔乙己》是《呐喊》的第二篇,写于“五四”前夕,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又一篇声讨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那时,科举制度虽已废除,但教育体系并未改变,许多知识分子还未摆脱封建思想的桎梏。鲁迅认为要使人民群众觉悟起来,改变愚昧和麻木的精神状态,必须反对“国粹”,解放个性,把人民群众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精神传统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争取人民的自由和解放。因此,他提出了立国先“立人”,改造“国民性”,解放个性的战斗任务。鲁迅明确地说过,他从“五四”时期开始写小说,就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认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呐喊助威,冲锋陷阵,“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随后发表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小说和许多匕首投枪般的杂文,对整个吃人的旧世界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三、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设计1】理清文章结构:
【点拨】
㈠按内容划分:
第一部分(1-3段)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
第二部分(4-13段)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㈡按小说的结构划分:
序幕(1-3段):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
开端、发展(4-9段):写断腿前的孔乙己。
高潮(10-11段):写断腿后的孔乙己。
结局(12-13段):写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活动设计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分析社会环境,理解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问题设计1〗阅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点拨】
时间——二十多年前的事,即清末;地点——鲁镇的咸亨酒店;
〖问题设计2〗作者起笔写鲁镇酒店的格局,介绍酒店两种类型的顾客,请问:这两种类型的顾客各有什么特点?
【点拨】一种是“短衣帮”,他们喝酒的方式是“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另一种是“穿长衫的”,他们去喝酒又有不同,在“隔壁的房子里”,“慢慢地坐了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