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教学的论文15篇(第4页)
116 次下载 25 页 47258 字【 字体:大 中 小 】
文学批判的主要基础就是阅读量,近年来,文学批判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却在渐渐消失。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文学炒作,媒体的大肆宣传也影响了批判者对文学进行准确的判断。可见这种批判是建立的不稳定的结构上的,更没有任何可以供阅读者参考的方向,导致人们对文学批判更加失去信心。除此之外,我国当代文学批判也被不断的扭曲。文学的批判的价值在于对文学的发掘和肯定。但是,我国文学批判却直接成为一种宣传价值的手段,成为攀比的工具。由于一些文学看客心理畸形的原因所导致的,批判家急于出彩,赢得关注,就利用批判手段,赢得更多的社会关注。我们不能否定乌托邦化的文学标准,但是更不能让这种标准成为一种极端,也不能成为打到其他文学的手段。优秀的文学评判家应该是最热爱文学的人,一个批判者却不热爱文学,那么文学就没有任何价值,文学发展才会面临真正的危险。同样,我们也不要过分担心文学批判的现状,我认为在文学批判的道路上,最终还会出现一批优秀文学批判家,他们会真正的为文学价值付出贡献,这是文学发展一定会继续前行,那么文学批判就一定会改变现状,得到真正的发展。
三、总结
不论是经典文学还是文学批判,其发展都建立在当代文学的发展上。即使当代文学受到了种种质疑,但是这种质疑并不能阻止当代文学的进程。我们需要正确的对到这种态度,而不是极端化,文学的产生必然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本文从文学经典化和批判性进行阐述,对其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经典文学的发展应该建立在优秀的文学批判上,通过对文学的正确批判和认识,发掘文学的价值,才能实现当代文学的经典化。(作者单位:山西省吕梁市吕梁学院)
参考文献
[1]吴义勤。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文艺研究,20xx。08:5—1
[2]崔剑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企业导报,20xx。18:258。
[3]王峭。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金田,20xx。07:109。
当代文学教学的论文3
[论文摘要]将文本细读引入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和文学实践能力。教师可运用互文性文本细读的方法、评点法、导游式教学以及由学生主持讨论课的形式来进行文学教学。
[论文关键词]文本细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不仅是大学中文系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文秘专业开设的课程。由于文秘专业的教师很多毕业于中文系,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所以教学时依然是以讲授现当代文学史为主,于是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与学成了一个“传授文学史知识——记忆文学史知识——还原文学史记忆”的机械、枯燥的过程。很多学生并不是通过阅读来体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深厚意蕴,当然也就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现象,如果学生喜欢某个作家,就会主动找寻与这位作家的有关作品阅读,而且兴趣盎然。他们对作品的评价也往往是从感性出发,而不是从文学史对作家的评价出发,也就是说对作品的兴趣远远大于对于“史”的兴趣。笔者从中总结,并对文本细读与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现当代文学教学相结合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一、什么是文本细读
所谓文本细读,是指把作品文本视为一个有独立生命的对象,通过对文本的详细读解,以及对文本结构、意象、语义等细致的剖析,实现对文本意义的解读。这种方法有时也被称作充分阅读,即尊重文本,从文本出发,通过细致的阅读和反复的阅读,注重细节的解读和结构的分析,对文本所蕴涵的深厚意蕴做出丰沛的阐释。
文学的研究需要直面作品去体验,文学作品的教学也应当如此,只有把个体的感悟转变为课堂上的集体意识,文学作品才能体现出其应有的美学价值。文本细读法正是直觉文学作品的有效途径,因此文学作品教学要推行文本细读教学法。
二、文本细读的作用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强调文本细读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和文学实践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