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教学的论文(15篇)(第14页)
本文共计462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1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性
20xx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培养目标中指出“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具有敬业精神、创新意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能力,能够在中小学进行语文教学和研究,并推动中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师资,以及在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文字、文化宣传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掌握五四前后到当代的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特点、规律、文学思潮、流派、主要作家创作情况,学生能系统地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作家作品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学鉴赏和分析能力,能对作家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并进行条理清晰的鉴赏分析,有利于形成学生独立的思维、判断和评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讨论、辩论相关文学思潮及作品中形成敏锐的感受力,清晰的语言表达力;在朗诵和表演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展现自我,掌握一定的技能;在实践课中,培养运用现代技术传递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查阅资料的能力和有效掌控课堂的能力。通过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学习,还能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及健康人格的教育。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很多经典作品中蕴含有对社会、生活、人生的哲理性思索,充溢着积极、乐观、健康的气息,通过深刻的剖析,恰当的引导,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
2学时缩减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时严重不足,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教”和“学”方面都出现了问题,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难以完成教学内容,不能从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也较难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各方面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培养,学习压力大,学习积极性不高。
2.1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知识点在课堂上教不完
六盘水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使用的是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和四卷本《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文学史的时间跨度从1917年到20xx年,共分三十七个章节,包括了各个发展阶段的文学思潮、小说、诗歌、戏剧及散文的具体阐述,在80节有限的学时中,很难对整体发展的线索及重要的思潮、流派、作家及作品进行较全面的教学;由于学时少、内容多,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教师不敢花时间与学生互动,即使知道不能“满堂灌”,每节课仍习惯性赶课,以讲授方法为主把教学计划中的内容上完,每次课都很紧张、很急促,不放过每次课的每一分钟时间,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2.2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六盘水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近两年虽然录取分数能高于录取线几十分,“但许多同学在高考前不一定喜欢文学,只是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学校的等级,能进什么学校就报什么学校,有什么专业就学什么专业,他们所看重的是‘上’大学本身而不是‘学’何种专业。”[1]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所阅读的文学名著不多,语言文学基础不足,到了大学一年级学习现当代文学史和作品不能很快接受,很多内容在短时间内都不理解。虽然中国现当代文学使用的是接近生活的白话文,但仅是开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及“五四文学革命”的文学思潮运动及鲁迅的小说就使学生在学习中碰到障碍,需要反复进行感性的及理性的阐释,学生才能浅层理解。高密度的知识点使他们应接不暇,迷迷糊糊。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普遍不高,再加上中学被动的学习模式,使他们自觉学习的意识不够,学生学习压力大,情绪也烦躁不安。
3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策略
循序渐进,全面兼顾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已不能解决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时缩减带来的问题,只有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的时间,激发学生主体性才能解决当前较急迫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