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高一学生数学不良思维习惯的分析及纠正教育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52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数学要重视概念教学。为何要重视概念课的教学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学生的学习时间缩短了,以往“以方法代概念”,“以方法补概念”的机械式重复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式了。

  此外,作为“双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教学”的重视和应用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都有着不容低估的意义,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另外,概念是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由现实生活中现象到理论化的一个升华,数学概念是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建立程度的体现。特别是那些重要概念,也就是那些经常出现的概念,更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概念”的丰富内涵,还要研究其外延。概念不是停留在书面上枯燥和机械的文字,而是包含着生动的认知过程的规律。一般来说,数学概念要经历感知、理解、保持和应用四种心理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深梯度的认知过程,绝对不能将其简单化和表面化。

  例如:作出函数的图像。学生在学习了函数图像的平移变换和对称变换的知识内容后,作函数的图像。有的学生作出图像如右图(1):用函数的定义来考察,此图显然不是函数图像。

  有的学生作的图像如图(2),用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就可发现问题。此函数不难证明是偶函数,图像应关于y轴对称。学生在画图的时候,根本没有用函数的概念、性质去考证所画图像的正确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剖析概念、定义的内涵,运用定理的前提条件等等,还特别要注重解题回顾这一环节。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解题方法的总结,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自我批判意识。借助于数学概念、定义、定理有时候很容易发现答案的错谬,从而促使学生从方法、运用的数学知识及计算等几方面重新审视、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重模仿,轻原因

  教师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分析讲授一些典型例题,目的是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而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解题思路形成的过程;在课后作业问题中,体现出来的是:参照笔记单纯模仿,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依旧得不到提高。

  例如: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解: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为奇函数。

  碰上此类问题,部分学生依葫芦画瓢,能完成解题。

  但例如:关于分段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学生就有问题了。对奇偶性证明停留在模仿层面的学生,解决此问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他们忽视解题思路的形成,他们很少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去解题,为什么教师会想到这样思考和解决,他们很少存疑和质疑,在自己面对题目时,就束手无策了。是分段函数,应选用哪一个解析式,应首先考虑的是用哪一个解析式,又与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有关,思维层层推进,应考虑的取值范围。不妨设,则,,,,为奇函数。

  又例如:求函数的最值。教师在解题分析中,侧重于化归思想,设法把新的问题的分析研究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或模式中去。把陌生问题通过适当的变更,化简为熟悉的问题。而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舍本求末,只是单纯理解每一步的做法,从而没有对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足够重视。回家作业中布置同样类型的题目,求函数,的最大值及最小值,有部分学生则又无从下笔了。

  所以,教师在例题讲授中,应把解题的思维活动过程充分暴露出来,这个教学活动过程应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感悟数学的思维活动。教师的提问,也不应仅仅停留在数学知识的回忆和再现,还应提问问题解决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关系,就像战术与战略的关系,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引领之下,才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从学生学习数学不良思维习惯的探寻中发现,只有以学生所轻的方面作为我们教师教学所重之处,假以时日,以有重点、有成效、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促使学生提升数学思维品质,改变不良思维习惯,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