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物理论文 > 正文

物理实验论文优秀[15篇](第8页)

本文共计3883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五、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集体主义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合作才能完成,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没办法做到的。在物理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学生实验一般要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有3-5个人来共同完成一个实验,这就需要小组的所有成员好好地分工合作,紧密配合,群策群力。这样我们便可以在实验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学会合作。具体做法:可以开展实验竞赛,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把各组完成情况进行评比,这样一来,同一小组的同学大多数都能为本组争荣誉而积极参与实验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此外,在做演示实验时,可以邀请2、3名同学到讲台辅助教师进行实验操作。这既有效的刺激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又无声地教育学生“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使教学气氛更加和谐。

  科科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总结实验教学中的德育经验,利用实验所特有的丰富德育资源和特有的德育功能,使德育教育自然贴切易于学生接受。学生德育搞好了,学生才有可能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物理实验论文 7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我省已从20xx年全面开始使用新教材,高中物理采用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简称“教科版”),其中最大的亮点之一是设计的探究实验较多,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较高。物理学本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实验起到了重要作用,物理教学自然也应该还原它的本色,要以实验为基础。

  如今,新课程的主旨在于为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从而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物理课程。在物理实验的课堂教学中我觉得不能为应试而教学、为实验教学而教学,可以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其实人教版教材每章几乎都有实验探究课题,我们就应该充分地让学生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品尝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实验探究法呢?所谓的实验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或在教师的协助下通过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从而获得新知识并加以应用。如何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让探究成为学生的习惯性行为呢?

一、利用课本资源,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比如高中物理必修1“走进物理课堂之前”,提到了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情况,因为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看到的现象是质量不同的物体往往下落的快慢并不一样,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个研究课题,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去研究一下不同物体下落快慢的情况是否有区别,并研究它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一个星期后组织一节课让学生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学生无形中就成了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而这样的研究对后面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也很有好处。这样的一节课学生很活跃,也很积极,对物理学习也更有信心、更有兴趣了。

二、利用生活实践,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共同参与设计实验

  学生对某些问题引起了兴趣后,就相当于明确了某些实验目的,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来策划、设计实验和选择器材。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后给学生设计一个问题:飞行员对反应时间的要求是多少?怎么知道自己大致的反应时间?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提出各种想法,说明理论依据并选择器材进行各种实验。还可让他们去查阅有关资料,看看招飞过程中怎么测试学生的反应时间,飞行员们又怎么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

  这样学生对自由落体规律知识的认识就更加深刻,同时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三、利用实验过程,做个用心的观察者,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

  有的学生做实验是为了好玩,实验课很容易变成放鸭子。当然,如果学生充分利用实验“玩”出一些名堂来,我们应该加以鼓励。但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只会这里碰碰、那里摸摸,做了实验也不知道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结果实验做完了也不知所以然。这时就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思考,不能完全束缚学生只是简单地重复课本和上课要求,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要大胆放心地让学生去猜测、验证,在具体实验中大胆操作、读数、记录。也不能老担心学生会把仪器弄坏,从而限制他们的一些操作过程,要适当放开手,只要操作规范以及正确使用仪器,允许他们的操作过程有别于课本,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1“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一实验中,课本是利用钩码来做这个实验的,但效果并不好,我们可以参照以前课本上的实验过程来设计学生实验。但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按照参考实验步骤,用两根弹簧秤来拉作为两分力,有些同学偏偏不用两根来拉,故意只用一根而另一根用手或图钉来代替。也许有些教师一看到这种现象便会生气地说:“为什么不按课本要求来做?要求已将步骤写得清清楚楚了!”甚至有些教师会斥责其捣乱。其实学生这样做正说明他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像这种现象应该鼓励,我们要做的是和他一起思考这样做后能不能实现我们的实验目的。即使实验失败了对他而言也是一个收获,可以鼓励他去思考失败的原因,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还会觉得无聊和无味吗?

阅读全文